直到于飛在球員通道里和他擦肩而過。
“斯科蒂,為什么你總是能猜到我的突破路線?”于飛問。
皮彭表情一變,這小子今晚拿了25分,卻夸我防守好?這是在諷刺我嗎?
“這有什么區別?伱該拿到的分數還是拿到了。”皮彭說。
于飛搖頭道:“不,如果你年輕幾歲,也許我今晚會很難過。”
聞言,從頭到尾都像個機器人一樣嚴肅死板的皮彭笑了,好似機器人一樣充滿金屬感的聲音也帶著愉悅:“你不知道嗎?你每次突破之前,身體都會向突破的一側搖擺,只要是個有經驗的防守者都能預判你的突破線路,但問題是,你太高了,即使成功預判也很難阻止你。”
于飛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毛病。
如果皮彭可以通過自己的習慣找到蛛絲馬跡,那么一些專攻防守的球隊肯定也會發現。
或許他們很難找出合適的人來與自己對位,但卻可以根據突破路線設計陷阱。
“不愧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no.2!”于飛好似不知道皮彭最不愿聽到的是什么,竟然直接扎心,“與你比賽讓我受益良多。”
果然,于飛那句“有史以來最偉大的no.2”一出來,皮彭的臉色就變得不好看了。
皮彭從來、從來、從來就不覺得自己在公牛時是位居喬丹之下的二號人選。
在他看來,自己和喬丹一樣。
但為什么喬丹是世界之王,而他卻非得領著童工合同打出球星表現?
無論是場上還是場下,皮彭都致力于和喬丹保持一致,這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喬丹“羽翼下的人”,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和喬丹一樣。喬丹不訓練,他也不訓練,喬丹有特權,他也有特權,至少在公牛隊內,喬丹有的,他都得有。
他不是什么no.2,他和喬丹一樣都是no.1。
“我該走了。”皮彭冷漠地說。
“好吧好吧,你走吧,本來邁克爾還托我給你帶句話,看來你不想聽啊。”
奇怪的是,皮彭已經和喬丹沒有任何聯系了,但他還是很好奇喬丹要對自己說什么。
他停下腳步,轉身看向于飛:“什么話?”
“對斯科蒂好點,”于飛臉不紅氣不喘地編造了一個大謊言,“他是我最好的幫手。”
“對我好點?”皮彭的不滿急速上升,“我們輕易地贏球了,他卻要你對我好點?”
喬丹不認可皮彭嗎?不,他是認可的。
在皮彭的自傳發表之前,喬丹無論遇到什么場合,只要提起皮彭,都會說他是自己最好的幫手,沒有他自己無法贏得那么多冠軍。
可是,皮彭最恨的就是他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和輕描淡寫的說辭。
最佳幫手這種說法太過籠統,不足以概括皮彭的貢獻,而喬丹總是覺得這樣就給足了皮彭尊重。
皮彭是怎么想的呢?
1991年總決賽是誰臨時接管魔術師的對位改變戰局?
1992年的衛冕冠軍之夜又是誰在第四節落后開拓者15分的情況下帶著替補把分數追回來的?
1994年又是誰在某人不負責任地突然退役之后接過領袖的責任并幾乎把球隊帶進東部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