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點在前聯防時代是不常見的。
籃網為了限制于飛,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件是由杰森·基德主防,然后輔以聯防;其次是無論哪個內線上來給于飛擋拆,跟著來到高位的籃網內線都要直接包夾于飛;最后就是選擇性放空,哪怕是三分命中率達到37%的斯普雷威爾也被放空了,唯一一個被緊盯的球員是雷·阿倫。
在于飛展示了突破到罰球線的跳投后,籃網對他的防守更加嚴密。
于飛雖然很想火力全開,通過不斷出手投籃來檢驗夏訓成果,但現在比賽才開場,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上來就開足馬力地進攻絕不明智。
因此,于飛便給被放空的斯普雷威爾傳球。
結果斯普雷威爾用實際行動對籃網隊的放空策略給予認可。
“砰!”
“好投籃!”于飛戲謔道。
喬治·卡爾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看見籃網要打快攻激動地直喊:“快退!快退!別讓他們得逞!”
卡爾的擔憂不無道理,作為一支陣地戰拉胯的隊伍,輪轉反擊是籃網進攻系統中的重要一環。
基德也是當今聯盟最好的快攻大師。
這個回合很危險,籃網得到了更好的位置,而雄鹿只有于飛和斯普雷威爾退防到位。
斯普雷威爾攔住了基德的推進。
基德將球一傳,給到充滿表演欲望的肯揚·馬丁手上。
馬丁接球,看見防守自己的是于飛就想展示強硬的一面。但于飛一不失位,二不犯規,而馬丁并沒有足夠的技術擺脫防守。這種情況下他只能把球還給基德,表明快攻受阻,讓球隊慢下來打陣地戰。
對馬丁來說,無論生活中還是球場上,都不存在“不能”。所有選擇“不能”的人都是無能之輩。
對他來說,正面攻略于飛的防守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他沒有那份技術。
于飛站定之后,任由他全力撞擊過來。
身體發生碰撞后,于飛向后一倒,馬丁進入籃下暴扣,而裁判哨響,判決馬丁進攻犯規,扣籃無效。
一時間,這個在去年曾以“壞孩子”為名入選《體育畫報》封面的問題球員大怒,“我他媽哪里犯規了?伱他媽在吹什么軟哨?!!!”
于飛的臉上出現了鄧肯式的“暖心微笑”。
幾乎被吹技術犯規的馬丁在惹怒裁判前停止了質疑,他狠狠地瞪了于飛一眼,“你這個軟蛋,是裁判救了你!”
“不會這就急了吧?”于飛自得地說,“這叫合理利用規則,你要是連這個都無法理解的話,就去把規則手冊讀一百遍!”
于飛和馬丁的對噴無疑是這場比賽的風景線之一。
但比起看他們吵架,現場球迷還是更想看到進球。
然而,除了于飛開場投進的罰球線跳投外,在之后的四分鐘里,雙方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打鐵,失誤,犯規,比分始終是2比0。
雄鹿領先2分,對現場的密爾沃基人來說這當然不錯,但四分鐘內只進了一球真的好嗎?
沉寂了四分鐘的基德在投丟開場的三分后,再次生出了投籃的想法。
這次他打算換個角度,并且在一個更接近籃筐的位置出手。
明明斯普雷威爾已經給了他大半米的空間,但基德仍然叫來隊友的擋拆,并在罰球線左側的位置跳投。
還是不中!
于飛抓下防守籃板,自己將球帶到前場。
基德將身體重心緊緊下壓。
超過10公分的身高差距之下,再加上基德放低重心的防守,使得兩人的對位看起來如此地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