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雄鹿是一支可以擺出五外陣容的隊伍,并且,這套陣容外線投籃命中率最低的是于飛(36%)。
必然要放給對手空位以換取防守緊縮性的籃網在大部分人都能投的雄鹿面前只能選擇那幾個命中率看起來不高但依然有聯盟水準以上命中率的射手,結果就是被射花。
那如果他們不搞聯防,轉而使用老教頭們最喜歡的人盯人呢?
那么于飛就會用擋拆戰術發起“x進攻”不斷地找到籃網的弱點。
雄鹿的優勢點準確命中了籃網的弱勢點,以至于espn的杰克·拉姆齊博士在他著名的系列文章“杰克博士的診斷”中寫道:“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東部最好的球隊完全克制了東部第二好的球隊。這不是實力差距,這是風格克制。籃網不可能戰勝雄鹿。”
然后,拉姆齊在文章最后給籃網判了死刑:“無藥可醫。”
東部決賽第二場,籃網抓準了重點,認定于飛是雄鹿如此棘手的原因。
從原理來說,沒有錯。
于飛這個高大全能的持球手發揮出作用時,雄鹿的射手群才能最大限度的爆發出來。
但是,嚴防于飛最多壓制他的個人攻勢,卻不能限制他傳球。
要封鎖于飛,不可能靠一個人來完成,因此,籃網為了做這件事必須集中場上的防守資源。
雄鹿會有更多人得到空位。
于飛需要做的只是傳球。
過程和第一場不同,但結果幾乎沒有區別。
雄鹿再次大勝籃網,于飛的個人得分被限制到只有17分,卻還有10籃板11助攻進賬。
這是他在分區決賽上連續兩場比賽斬獲三雙。
基德表現“穩定”,繼第一場17中4后,又打出一場19中6,全場14分8籃板10助攻,別看命中率不高,怎么說也是一份準三雙的數據,就是大部分時候都查無此人,以至于于飛再次向拜倫·斯科特發問:“你的mvp到哪里去了?”
只是,這次于飛的諷刺更加徹底:“該不會已經購買了圣安東尼奧的機票跑路了吧?”
基德是今年自由市場上最大的一條魚。
身為mvp級別的控衛,他至今沒有和籃網達成續約,因此,存在著以自由球員的身份離隊的可能性。
而基德的熱門下家是誰呢?正是即將因為大衛·羅賓遜的退役而騰出大量薪資空間的圣安東尼奧馬刺隊。
馬刺擁有一份頂薪的空間,足以裸簽基德。
因此,關于基德下賽季去馬刺聯手鄧肯的傳言一直不曾斷絕。
于飛此問,更如一把刀砍在拜倫·斯科特的心頭。
對籃網來說,擁有基德,擁有希望。失去基德,失去一切。
隨后,第三戰的場地轉移到籃網隊的主場,這是他們必須贏下的比賽。
連鐵兩場的基德總算不再扮演打鐵匠,超常發揮了一場,坐鎮主場24投11中,砍下全隊最高的30分12助攻,和雄鹿糾纏到最后三十秒,于飛控球,呼叫擋拆。
籃網計劃在于飛持球運入三分線內的瞬間上前夾擊,結果,于飛在外線突然射出一記冷箭。
“唰!”
原本只領先1分的雄鹿,在這一球后領先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