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普雷威爾速度沒跟上,動作速率也慢了,居然被帕克當面硬吃一球。
2比2
于飛每次被人當面打進的時候,斯普雷威爾都會自覺把球傳過來。
所以,如果斯普雷威爾被單打成功,于飛也會放棄下個回合的控球權,讓斯普雷威爾自己決定怎么打。
這是他們之間的默契。
帕克對付斯普雷威爾的優勢,同樣也是斯普雷威爾攻擊帕克的優勢。
帕克強在速度和敏捷性,斯普雷威爾強在爆發力和身體對抗,加速啟動,可能只領先帕克一小步,但身體向前一碾,法國人便進入了“相信鄧肯”環節。
斯普雷威爾志在必得的一球被鄧肯輕松蓋下。
于飛撿起地板球同樣也選擇挑戰鄧肯,結果對方紋絲不動,只是原地站著,依靠臂展干擾,就使得雄鹿的二次進攻不中。
馬刺反擊如風,斯蒂芬·杰克遜前場暴扣得分。
2比4
“精彩的防守,來自蒂姆·鄧肯!”
“自季后賽開賽以來,他每場送出5次封蓋,并把每一個在他面前出手投籃的對手的命中率限制在20%以下,這是何其可怕的防守者啊!”
看著鄧肯,于飛莫名想起東洋友人為帝國の破壞龍整的“六維圖”。
看起來沒有弱點啊。
如果放到小球時代,鄧肯的弱點是射程。但在大球時代,這根本不是事。
只是,由于于飛的存在,雄鹿成為了戰術革新的先行者。因此,只要于飛的發揮不失常,雄鹿是有能力把比賽打成小球時代的風格。
于飛在前場站定。
雷·阿倫從后場運球過半場后,直接交球。
三分線外,于飛發現馬刺選擇讓鮑文放自己一大步來創造更有利的防守空間。
這是因為[數學公式]波波維奇篤定于飛不可能抓住這大半步的空間像麥迪那樣干拔出手。
由于比賽剛開場,既然對手給了機會,于飛自覺沒有理由不試試自己的手感。
鮑文表情驟變,因為于飛只考慮不到兩秒鐘就作出了決定。
他投了!
作為一名側翼持球手,于飛的投籃速度屬于快的,鮑文放一大步的后果就是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
“唰!”
于飛的外線三分精確命中。
然后,他略帶挑釁地看向波波維奇,“要不要放得再大一點,也許我剛才那一球是蒙中的呢?”
確實像蒙的。
莫名其妙蹭一助攻的雷·阿倫在心中如是說。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