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吸取了失敗的教訓,要求球隊開局就先把強度拉滿,如果于飛要擋拆點名,就讓他點吧,先和雄鹿肉搏一番,等到雙方消耗得差不多了,再選擇性放空。
只是,就連活塞也沒想到,夢想實現的方式會這么快。
賽前他們就預測雄鹿不可能一直準,只要持續上強度,總會打鐵。
然后,雄鹿就在第二場上演了外線連續十五鐵。
外面投不進,沖內線又有聯防和大本鐘護筐,雄鹿三節崩盤,被活塞反虐20分。
“外線投籃是寫進我們dna里的東西。”于飛解釋了這場比賽為何會輸得那么干脆,“今晚我們沒有激活它。”
盡管雄鹿輸球,但是每個人都看得出,于飛還沒有使出全力。
這樣的輸球方式在雄鹿的常規賽里屢見不鮮。
隊友不準,于飛繼續傳,繼續不準,然后直接輸。
這是一種策略,不單單是因為這輪系列賽注定要打到六場以上,更因為于飛目前在雄鹿隊內屬于不可替代的存在。
遇上活塞這種強隊,他每場比賽至少需要出場42分鐘,這種驚人的消耗讓他必須等待發力時機。
喬治卡爾對此沒有意見,每場比賽都全力去打,那是莽夫。真正的高手總會在系列賽中試探對手的強度,觀察對方的輪轉,尋找破綻,然后狠狠打擊。
單核帶隊的經歷讓于飛覺醒了這種意識。
這天晚上,卡爾在更衣室里對于飛說:“下一場有沒有興趣用無球開局?”
無球?
于飛回想了下,他上一次打無球是什么時候?
大概要追溯到奇才時期了。
“誰來組織?”于飛問道。
卡爾說:“布倫特,他可以組織。”
“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于飛又問。
“你是傻瓜嗎?”卡爾笑罵,“當然是為了贏。”
兩天后,雙方來到布拉德利中心。
&t;divtentadv>活塞自認為已經做了萬全準備,唯獨沒想到雄鹿會突然讓于飛出任三號位。
布倫特巴里加盟雄鹿之前就已經成功轉型為雙能衛,只是今年在于飛身邊才變成了一個具有策動能力的射手。
現在重操舊業,他和于飛的13擋拆讓活塞反應不及。
活塞的教練組一直是按他們全隊單挑于飛這個概念來備戰的。
突然,于飛開始打無球,并且頻頻在高位立棍單打。
活塞一開始沒反應過來,于飛半場得到18分。
下半場,活塞反應過來了,開始收緊防線。
然后,于飛在狹小的空間內制造混亂,送出多個機會球。
活塞陷入困境。
擴外線吧,于飛單打無解,強如大本鐘也護不住自家籃筐。收內線吧,雄鹿的外線三分雨就下起來了。
這一猶豫,決定的就是整場比賽的結果。
101比88
雄鹿大比分2比1領先。
于飛全場28分12助攻,再次帶動了全隊。
如果說有什么讓活塞不安的話,那就是這了。
至少在進攻端,于飛依舊未盡全力,這不是他之前兩個月內打出場均44分和37分的那種形態。
今晚之后,活塞至少有一點是明確的。
除非雄鹿的射手們不準,否則遇到于飛擋拆,就無腦換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