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卡爾黑著臉叫暫停,然后看向于飛:“你來還是我來?”
“你知道的,喬治。”于飛的微笑有些冷,“我喜歡當壞人。”
然后,于飛站起身,走到場邊向杜蘭特提出了一個問題:“凱文,你是不是忘了帶上書包?”
杜蘭特膽怯地看著于飛。
“你應該帶上你的書包滾回學校,真的,你不適合nba,無論怎么看,伱都不合適!”于飛嚴厲地說,“jp(波西)他們一次次地給你傳球,不是因為你的地位更高,而是因為他們相信你,但是你他媽干了什么?該死的,為什么我們不用狀元簽選擇格里格·奧登?那個比起打籃球更渴望當牙醫的蠢貨至少會乖乖躺在醫院,而不會整天在我面前裝出球童的樣子轉來轉去,更不會像個小學生一樣在場上打愚蠢的比賽!”
杜蘭特想告訴于飛,我只是在學習你的比賽方式。
但失敗了。
這就是原因。
當前世的杜蘭特在意氣風發之際被詹姆斯的兄弟籃球擊敗時,他的內心想必已經埋下了一顆種子。他是那個在詹姆斯做出決定之后發推表示“為什么lbj要那么做,我永遠不會”的杜蘭特,也是那個在2016年夏天加盟勇士隊,并聲稱這是“最艱難的道路”的杜蘭特。他總是棋錯一招,因為詹姆斯會把抱團的事實美化成兄弟籃球,而杜蘭特的抱團卻帶有不可辯護的投敵屬性。
當他放棄所有的下限時,籃球世界理所當然地與他達成了一個交易:即使你成功了,球迷依然有理由看不起你。你不會像詹姆斯那樣在贏得冠軍后就洗白一切。最終是格林公式讓杜蘭特明白,“他的抱團高于我的抱團”不是球迷的陰陽怪氣,而是事實。他必須用一種球迷閾值內的方式抱團并取得成功才能洗清污名。
于是就有了他在布魯克林的一切,但與詹姆斯不同,他輸了。無論過程是怎樣的,他就是輸了。失敗者是沒資格為自己辯護的。
今晚是個好日子,當杜蘭特第一次成為杜蘭特時,他失敗了。
于飛把他罵得狗血淋頭,但他心中的恐懼逐漸消失。
因為他發自內心地知道,自己只是在模仿于飛。
他和于飛唯一的區別是,于飛成功了,所以他可以理所當然地享有無限單打的特權。
而他失敗了,因此他連呼吸都是有罪的。
“我會承擔起責任。”杜蘭特說。
“承擔責任?指的是繼續投出更多連籃筐都碰不到的球?你他媽想都別想!”
“好了,大飛。”只會心疼年輕人的善良卡爾不及時地出現了。“凱文還年輕,你也不想想你19歲的時候是什么樣的.”
一旁的夸梅·布朗的腦海中閃過那個與喬丹爭斗了一整季的大飛。
沒錯,那就是19歲的大飛。
只是布朗沒有往下想,因為這件事越琢磨,大飛和喬丹的面孔就越重合。那有點恐怖。
卡爾勸住了暴怒的于飛,讓阿杜坐到一邊,然后用一句話交代了具體調整。
“把球給大飛!”
暫停結束了,杜蘭特沮喪地坐在場邊。
“kd,你知道弗萊是對事不對人的吧?”羅伊問。
杜蘭特當然愿意相信于飛是對事不對人的,但從季前賽訓練營至今,于飛明顯對他與其他人的態度明顯是有區別的。
而且,這種區別帶著明顯的.惡意?敵意?或者其他的意思?
杜蘭特不知道大飛是想激起自己的反彈,還是逼出他的潛力,亦或是其他。
他不知道,但一個人可以承受這樣的壓力到什么時候?他真的可以做到心理不失衡嗎?
“是我的錯。”書包男孩還是那個書包男孩。“這是我該當的。”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的。
杜蘭特這三分鐘的表現從個人數據上看是5中1,但造成的負面影響卻不是如此簡單就可以解釋的。
不僅僅是領先優勢被抹平,還讓第一節被于飛打得神志不清的皮爾斯重新活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