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于飛知道如何讓這些聲音閉嘴。所有的質疑與負面輿論,都源于他們輸給了國王。只要開始贏球,那些嘲諷聲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于飛的支持者們,他們會在網絡上為他戰斗,清算那些唱衰者。
這就是未來職業籃球的生態:失敗者成為媒體吸引流量的工具,而成功者只需經歷一次挫敗,便會引來網絡上的群嘲。
不過,于飛并不打算讓那些人得意太久。
兩天后,快船客場挑戰灰熊。于飛全場發力,即使進入垃圾時間也不下場,僅靠低位背打,28投20中,砍下53分、14個籃板、5次助攻和4次封蓋。灰熊隊不堪一擊,慘敗而歸。
賽后,于飛面對媒體,反問道:“那些說我們被詛咒的人,現在又怎么說呢?”
“詛咒解除了?”
“怎么可能?他們如何讓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消失?”于飛笑道。“我敢肯定,等到我們再輸一場球,他們還會繼續談論詛咒。”
詛咒似乎成了一個新奇的話題。
美國體育史上有很多詛咒,最出名的莫過于波士頓紅襪隊的圣嬰詛咒,但隨著紅襪隊在世紀初奪冠,也不再有人提了。
最熱衷于炒作快船隊“詛咒”一說的人,是比爾·西蒙斯。
作為21世紀以來互聯網最具影響力的籃球作家之一,他其實非常厭惡“圣嬰詛咒”。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外界給紅襪隊炒作的噱頭。他親歷了紅襪隊近幾十年幾乎所有重要比賽,深知那些關鍵時刻輸球的真正原因。
然而,當涉及到快船隊時,這位曾堅決反對詛咒論調的作家,卻斷言快船隊確實“中了詛咒”。而且,這個詛咒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發作。
為增強自己的說服力,西蒙斯以上賽季為例:“如果布雷克·格里芬不受傷,我相信快船會贏下第六場,并在搶七中戰勝馬刺。我相信弗萊在"贏球或回家"的比賽中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但上帝并沒有給他們機會。布雷克受傷了,且受傷的時機和后果直接導致快船失去了進一步創造歷史的機會。難道這還不是詛咒嗎?快船遭遇了連續三十年的厄運,除了詛咒還能怎么解釋?”
于飛多年來一直不喜歡西蒙斯。
他認為西蒙斯滿口歪理,還時常在討論中開過界的玩笑。這本身并非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他的雙重標準。例如,談到紅襪隊時,西蒙斯會用幾千字的專欄反駁“圣嬰詛咒”是商業噱頭。現在,他卻將快船隊的種種不幸歸因于所謂的“詛咒”。
這讓于飛更加不滿,雖然他暫時不打算正面反駁對方。
西蒙斯如今的文章產量已經大不如前,但他的播客做得相當出色,幾乎每天一期,而且每期都拋出一個引發爭議的話題,哪里辯得過來?
對付這樣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攻擊他所熱愛的東西。
于是,于飛查看了賽程。
快船將在1月14日對陣凱爾特人。
他在備忘錄上記下了這個日子。
快船的“詛咒”成了2015年職業籃球界的流量密碼。
盡管這并非快船隊所愿,但媒體人可以拿幾十年的不幸作為“證據”,球迷也買賬。甚至連快船隊自己都推出了“詛咒不存在”的紀念品,雖是為了反擊詛咒論調,但終究還是蹭了一波熱度。
“詛咒”的話題從媒體轉到了電視節目上。
tnt特別制作了一期關于快船隊的專題,邀請了j博士、巴克利和奧尼爾這三位不同年代的籃球名宿,探討“詛咒”之說是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