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李世民擰著眉頭。
門口小黃門悄無聲息的走進來。
張阿難輕步下去。
小黃門小聲稟了一句什么。
張阿難站回李世民身邊,低聲道:“陛下,大殿下求見。”
“讓他進來。”
李世民提起幾分精神。
李承乾緩步進來。
抬頭瞄了一眼,作揖道:“孩兒,恭問父皇圣安。”
李世民興致不高的點點頭。
李承乾挺起身,小聲問道:“父皇身子不適嗎?”
李世民搖搖頭。
而后。
長長的出口氣。
聽起來,很是心煩。
李承乾見此,也不再多問,正當他想說其他事時,李世民突的開口道:“高明,李績和張亮吃了敗仗,為父想發大兵一舉平定高句麗,你說,是對是錯。”
腦袋低下,想了想,李承乾小心翼翼道:“父皇,武將愛戰,文官愛和,天子愛開拓四方,沒什么對錯之說。”
“不過,孩兒覺得,攻打高句麗,兵多不如兵少,將廣不如將猛,起大兵不如發精兵。”
李世民聽的有些云里霧里,不解道:“你什么意思?”
“父皇,高句麗可將其看成兩個部分,以鴨綠江為分割,南邊為半島,其半島境內多高山,可耕地極少,北邊為遼東,遼東多平原,不僅耕地多,并且土地肥碩。”
“所以,高句麗糧食來源,多仰賴于遼東之地,想要平定高句麗,不妨從此入手。”
“怎么入手?”李世民問道。
李承乾頓了頓,回道:“孩兒有個不成熟的建議,不妨,遣一上將,領精騎兩萬,移駐至幽州,等到開春,在農時播種之際,這兩萬精騎分散至遼東境內,侵襲高句麗人,讓他們無法及時播種,等到夏季,待作物生長之時,再尋些損壞作物之藥,四處播撒,讓糧食無法生長,到了秋日,等到作物成熟,在收獲之際,再四處生火,讓他們一年都疲于應對,讓他們一年白忙活一場。”
“如此不過兩三年,高句麗必陷入缺糧之危,到時,遣一部兵馬,趁其困頓之即,將遼東奪回,沒有了遼東,僅憑半島之地,高句麗就是沒了牙口的老虎,只會一日比一日消瘦,等到其虛弱不堪,我軍可輕而易舉的將其平定。”
李承乾說完,李世民久久不語。
皇帝沉著眉頭,儼然是在思考,這番操作有幾分可行性。
片刻。
李世民眉頭舒展開來。
臉上再無愁悶之色,喜笑顏開道:“好好好,兩三年就可見成效,還不用大動刀戈,這主意不錯。”
說著,越是激動,皇帝站起身來,繞著桌子走了兩圈,興沖沖道:“如此,朝中也不好再說什么。”
見得李世民正是高興,李承乾趁機說出今日來的目的。
“父皇,過兩日就是麗質祭日,孩兒斗膽,請父皇恩準,讓孩兒去昭陵祭奠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