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冷意。
李承乾側首。
兄弟二人四目相對。
視野交匯之處如是電流相撞。
在平和的空氣中散著看不見的火星。
正欣賞李世民威武英姿的李道宗,似是感受到了什么,突然轉過頭來,看了眼兩個堂侄,渾濁的眼睛下意識瞇了瞇,遂又轉首望向上下起舞的皇帝。
李世民除了皇帝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是一員武力不俗的悍將,一柄三尺青長劍,自他手中宛如游龍,揮郃間劍氣如虹,再有澎湃大氣的破陣樂作背景,一招一式間,萬千銳氣四散開來,令人似是置身于萬馬奔騰的戰陣之中。
一曲奏罷。
李世民意猶未盡的收起長劍。
終究是上了年紀,稍微動一動,就是滿頭的大汗。
將劍遞給張阿難,李世民接過手帕,一邊擦著臉上的汗漬,一邊喘著粗氣道:“承范,不服老不行啊,瞧瞧,不過揮劍兩下,就開始腰酸背痛氣喘如牛了,想當初…”
說到這,突的搖搖頭,自嘲笑道:“算了,好漢不提當年勇,咱們再也回不到當初了。”
李道宗笑著回道:“陛下龍精虎躍正值壯年,那像臣,發須皆白,別說舞劍了,臣現在上茅房,時間長了,都得人扶著才能起來,臣才是年邁老矣。”
李世民笑著搖搖頭。
過后。
皇帝轉身往位置上去。
見他步伐有些沉重,李治連忙起身,大步快走過去,伸手扶住一側胳膊。
李世民看了一眼,隨即在李治的攙扶下,皇帝坐回御座,李治也沒在下來,順勢跪坐在了一旁。
李承乾獻上去的卷軸,就在一旁放著,看著那規整的字體,李治突的笑道:“大兄這詩,做的可真是不俗,以前弟從未見過大兄搬弄詩詞,沒想到大兄竟有如此才氣,絲毫不弱于孔公、虞公那幾位名士,說不準,吾兄日后,也可成一代大儒,受士林中人敬仰。”
這話聽起來是在夸獎,可細細品味,未嘗又沒有質疑的意思。
李承乾雖然自小就接受大儒教育,可詩詞一道需要的是天賦,這不是后天說教就能教出來的,在處理政務上,李承乾有著幾分天賦,但在詩詞一道,他著實沒有什么慧根。
聽得李治的這話,李世民不禁問道:“高明,這詩真是你作的?”
李承乾獻的這首詩,是從杜甫的憶昔兩首中摘抄的,只有最后那句:“三皇五帝俱往昔,當看今朝天子李”,是他自個加上去的。
整詩通篇只有一句是他寫的,應該不能算是自個作的。
不過。
現在才是貞觀年間,杜甫他爹都還是個細胞呢,自個當回文抄公又能怎么著。
李承乾自定的點點頭。
李世民朗聲一笑:“好好好,咱李家,出過丞相,出過將軍,出過皇帝,就還沒出過個大儒,吾兒有此才情,日后說不準真能成一代名士,我看到時誰還敢說咱們李氏粗蠻。”
此話一出,幾個世族出身的駙馬,不禁面色一尬,將頭低下了幾分。
李承乾微微笑道:“名士才情一說,孩兒擔不得,要說文采的話,當還屬青雀。”
話頭扯到了李泰,李世民笑容一滯。
李承乾瞄了一眼,接著道:“說來,孩兒與青雀,也有兩年未見了,不知他是否安好,過往每逢元正,青雀總是別出心裁的送父皇一些新奇東西。”
“惹的父皇次次都歡喜不已,那個時候,孩兒這心里頭,總是忍不住生起一二妒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