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問道:“閻卿,那水泥怎么樣了。”
“回陛下,臣按照陛下所言,在西市的主路鋪了條長道,經四月車行人走,水泥路還是完好如初。”
西市每天各種輸送貨物的馬車絡繹不絕,之前用青石磚所鋪的路,經常會被壓爛,平均隔個三四月就得重新修繕一次。
水泥路鋪了四個月,竟還能完好如初,看來,效果比他所預想的還要好。
李世民笑著點頭,“那房子呢,用水泥粘連磚石,比之灰漿如何?”
“回陛下,臣去那常樂馬場看過,水泥比之灰漿效果無二,四五丈高的墻,牢固堅硬,足可證明水泥可用來修筑城墻。”
常樂馬場,最近議論者很多,李世民也有所耳聞,對于那所謂的賽馬,他也比較好奇的。
皇帝眼眸轉轉,決定要親自去看看水泥砌墻的效果,捎帶著也去參觀參觀那馬場,看看賽馬到底是個什么把戲。
換上一身便裝,李世民又將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叫來,與閻立德一同往馬場去,也沒帶什么護衛,只有一個張阿難隨行。
到了地方,看著高大的磚墻,李世民忍不住用手敲了敲,用腳踢了踢。
“輔機,玄齡,你二人看看,這是用水泥砌起來的,覺得如何?”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也又踢又敲了兩下,雖然不是專業搞建筑的,但好壞還是能看出來的。
“陛下。”房玄齡說道:“看著跟用灰漿所砌無什么不同,用水泥,即也能砌三四丈高,那如城墻般砌個十丈左右,估計也不是問題。”
李世民笑意滿滿,頷首道:“不錯,若是用水泥取代灰漿來修筑城墻,耗費將減少將近七成,如此一來,修筑磚石城墻也用不了多少錢,要是各處的城墻都為磚石,那各地也不用再年年征發徭役了。”
說完,搖搖頭,又感慨道:“百姓也不容易啊,從春天開始,一直到秋收,忙活個大半年,到了冬天,本該是好好的歇一歇了,卻又還要再去服徭役,一年四季終不得停,實非朕所愿看到的。”
聽到這話,長孫無忌、房玄齡、閻立德三人,齊齊躬身拍馬屁道:“陛下仁善,心懷百姓,乃蒼生之福。”
李世民擺擺手:“既已驗證水泥之效,朕琢磨著,是不是可從明年開始,相繼將那些以黃土圍城的地方轉修為磚石,你們覺得呢。”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贊同的點點頭,反正那黃泥土墻年年都要修繕加固,那索性就扒了重建得了,如此還更省事。
李世民心中高興,又接著道:“朕還打算用水泥來鋪路,先鋪條從長安到靈州的,等水泥路成了,不管是百姓行走還是調集兵馬,都大為有利,如此即可加強對草原的掌控,也能震懾震懾那些心有不軌之人。”
“之后還可修條到幽州和嶺南的,秦始皇當年橫掃六國一統天下,便以咸陽為起點,于天下各處廣修馳道……”
皇帝喋喋不休的說著秦始皇當年修馳道的事情。
房玄齡有些不安心,秦當年修馳道,可是征召了天下民夫,這也是導致最后四處揭竿而起的一大原因。
西市的那條水泥路,房玄齡去看過,用水泥取代土路,的確有著諸多好處,房玄齡不反對修路,但是,這事不能急,四海之廣,萬里之遙,這路要修,但是得慢慢修,得一代一代的來。
皇帝現在這興沖沖的樣子,讓人覺得他好似是要一蹴而就,要為自己的豐功偉業再加上濃厚的一筆。
歷代以來,皇帝就沒有不好大喜功的,這李世民別再像秦始皇一樣,什么都想在自己的手上干完。
想了想,房玄齡開口,委婉道:“陛下,修路與社稷卻有益處,但此事牽扯甚廣,必得要徐徐圖之才可。”
李世民有種被人突然澆了一頭涼水的感覺,一時間興致闌珊,再也沒了說什么的心思。
這時,自墻的另一頭,響起了震喝聲來,聽起來非常熱鬧,尤其是那馬蹄聲,噠噠噠噠的,一聽就是良馬,李世民抬頭看了眼高墻,然后邁步向著大門口走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