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自己珍藏的文玩字畫都被高德陽偷出去給典當了后,高士廉氣的差點一口氣沒上來直接過去。
他當時撂下狠話,等高德陽回來,非得打折了他的腿,把他給趕出家門去。
現在,五六天過去了,高士廉的氣已經消了,他不想打折唯一一個嫡孫的腿了,也不想將他趕出家門了。
這位高大人現在所想所求的就一點,讓高德陽趕緊回去吧,都已經好幾天了,他派人四處去找,長安城都快翻遍了,卻連根毛都尋不到。
一想到孫兒流落在外,高士廉的心就揪揪的疼,又擔憂他身邊沒人跟著,遇到歹人被欺負了怎么辦,又愁他自小錦衣玉食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幾乎沒有什么自理能力,這離開了家可怎么吃怎么喝,一天到晚會不會餓肚子。
念及這些,高士廉的眼眶,不禁變得濕潤。
“高卿。”
“高卿。”
李世民連喚了兩聲,高士廉這才回過神,急忙站起告罪道:“臣一時出神,陛下恕罪。”
瞅他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李世民不在意的擺擺手,心中暗想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
“高卿,朕也差人去替你尋一尋,你莫要太過擔憂了。”
“謝陛下。”
李世民讓他坐下,而后問道:“閻卿的計劃你覺得如何,這修路就與工部和民部的干系最大,你這尚書怎么看。”
高士廉回道:“讓州縣自征民夫,自修其境內之道,這能避免廣征徭役百姓背井離鄉之苦,也可大幅縮減耗費開支,臣無異議。”
李世民高興的點點頭,他是十分想修路的,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后世人人皆知,古人對道路也十分看重,知道路的好壞的重要性。
如秦當年,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秦始皇除了搞車同軌書同文外還搞了路同徑。
他以咸陽為起點廣修馳道,如向東的東方大道,向南的江南新道,還有出長城遏制草原的北方大道,以及掌控西北的西北大道,順著這幾條輻射東南西北的主干道,再延伸出通往各個州縣的支路。
秦馳道類似于后世國道和高速公路的復合體,基本都是直線,修建的時候,遇山開山遇水架橋,只有遇到實在過不去的地方,才會稍稍的改繞道。
這馳道的工程標準非常高,其寬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
這是秦始皇親自定下的標準,路要寬五十步,每隔三丈還要栽樹,路的兩側要鋪以磚石。
這是個遠超長城的浩大工程,每一丈路都充滿了血肉,秦二世而亡,與修路有莫大的關系。
不過,秦雖亡了,但馳道仍在,只是換了個名字,從馳道變成了官道。
每一個走在官道上的人,都是始皇豐功偉績的見證者,只要官道一直存在,那么始皇的威名就永不會消散。
李世民急迫的想要修路,也是有著將功業具象化的心思,也想讓他的威名永不消散。
“好,諸卿既然都不反對,那工部和民部即刻開始準備,以長安為起點,先修一條通往靈州的水泥路,之后,再延伸至天下各處。”
皇帝大手一揮,顯得十分亢奮,房玄齡突然開口:“陛下,臣覺是否可先修一條通往昭陵的路,工部雖在西市鋪了一條水泥路,但那畢竟是在城里頭,城中與野外環境不同,施工方式定然也會有差異,可先以這條路為嘗試,多加積累經驗。”
“此乃老成之言。”李世民贊同道:“就照玄齡所說,閻卿,先修條去昭陵的路吧,要盡快,朕希望冬至的時候,可行水泥路去祭拜。”
“諾。”
李世民正準備下令散會的時候,于志寧闖了進來,他二話不說,進殿后直接跪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