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處默眼里,自愿和鼓噪沒什么不同,他猛的拔出刀來,厲聲問道:“你鼓噪百姓聚集宮外,是想做什么,趕緊讓他們散去。”
“在下是來申冤的,他們,也并非是我鼓噪。”
“申冤不去衙門,跑來皇城做什么!”
“在下要跟皇帝申冤。”
程處默一愣。
這人是瘋子不成。
“趕緊走,想申冤,去大理寺,去刑部,去御史臺,別來宮外胡鬧。”
杜愛同仍舊道:“在下要跟皇帝申冤。”
程處默舉刀指向門面,“在胡攪蠻纏,休怪我不客氣了。”
杜愛同喉結滾動,反問道:“敢問,在下來皇宮申冤,有何不可,為什么就成了胡攪蠻纏。”
“皇宮又不是申冤的地方,你跑來皇城申什么冤。”
杜愛同手指向宮門處,“皇宮既不是申冤的地方,那立著那鼓做什么。”
程處默側首,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神色不禁一變。
登聞鼓,這小子是真膽大吶,這鼓立在這,是讓人看的,不是讓人敲得。
自貞觀以來,不,應該說是自大唐立國以來,這登聞鼓就沒人敲過,這鼓是不能敲嗎,不,當然是能敲的,那大唐開國已有三十年,為什么沒人敲過,是三十年來天下無一人受冤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受冤的人就算不多,但也肯定少不到哪去。
那為什么沒人來擊鼓訴冤呢,很簡單,因為敲這個鼓,就等于打皇帝的臉,就等于抽那廟堂上諸公的臉,敲了這個鼓,你可能沉冤昭雪,但以后別想有好日子過,就算皇帝顧忌影響不收拾你,官老爺們也絕對不會放過你。
程處默將刀放下。
杜愛同自顧自的向著那登聞鼓走去。
有一個金吾衛想攔他,被程處默揮手制止。
登聞鼓支在宮門外,就是讓人申冤用的,這會這么多雙眼睛盯著呢,要是攔著不讓敲,那用不了一會會的功夫,朝廷名聲就得掃地,得被老百姓罵個體無完膚,這責任程處默可擔負不起。
到了鼓前,杜愛同抬腳,站在一塊石頭上,這石頭形狀如肺,所以被稱為肺石,一旁的木架上,擺放著兩個大大的鼓錘。
杜愛同取下鼓錘,這鼓錘的分量不輕,他氣沉丹田咬緊牙關,用力的將鼓錘砸向精致又破敗的皮面。
只聽的一聲驚人心神的巨響,鼓面如湖水泛起漣漪,萬千灰塵四濺而起。
一下接一下,杜愛同不斷擊打著鼓面,剛開始,他還要使出吃奶的勁才能揮的動木錘,可逐漸的,不知從哪來了分力氣,這手中的木錘越來越輕巧,他的動作越來越快,擊打著那皮面漣漪不斷,如是道士鞭策妖物,錘的這大鼓哀嚎不止。
咚,一鼓,告天地。
咚,二鼓,驚長安。
咚,三鼓,震九霄。
咚,四鼓,慰冤者。
咚,五鼓,掀蓋子。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