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俯飛檐,玉瓦照瓊樓,曲折游廊通天際,巍峨朱紅照四方。
午時的皇城,璀璨寂靜,無聲之中,李泰的聲音十分洪亮,“父皇,你看,這是兒臣新編撰的文冊。”
李泰拿出三本裝訂好的書來,一本是藍色封皮,一本是黑色封皮,一本是白色封皮。
藍色封皮的書,名序為唐詩三百首。
黑色封皮的書,名序為三字經。
白色封皮的書,名序為百家姓。
對這唐詩三百首,李世民較感興趣,他笑呵呵的翻開嶄新的天藍色封皮,新鮮的筆墨味撲鼻而來。
隨即,突的,瞇起的眼角一滯,笑容轉變為了錯愕。
塞外悲分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寒殺連騎跡,朔吹斷邊生,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絕漠干戈戟,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揚麾氛霧靜,記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臺凱哥入。
這,這不是他的詩嗎,李泰竟把他的詩編進了詩集。
李世民往后翻去,果不其然,一連十幾頁,全是他的詩,幾乎將這些年所作都收錄了進去,在他之后的,才是李綱上官儀這些聞名士林的大儒詩詞。
“青雀,你怎么還把父皇的詩編纂進去了。”李世民即是高興,又有些不好意思,“這都是隨口拙作,難登大雅之堂,你著進書內,豈不讓人取笑。”
“父皇,這可不是兒臣非要編進去的。”李泰擺出一副委屈樣,“這詩集,是兒臣和許多墨客一同編纂的,他們可都覺得父皇的詩是大作,氣勢磅礴有意境,非要收錄進去不可。”
李世民哈哈一笑,寵溺的看了眼李泰,接著翻開了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
一口氣讀完整篇,皇帝連連點頭,大加贊賞,“好好好,此文精略簡短,朗朗上口易于背誦,又蘊含為人處世之理,可為傳世之作。”
接著,又拿起百家姓,李孫周吳馮陳衛……
內文如其名,果真是概略百家之姓,看到這書,李世民不禁回想起了修氏族志的事。
當初,讓高士廉和令狐德棻修訂氏族志,這二人把五姓七望排在一等,李氏皇族屈居于三等。
李世民對此不喜,覺得李氏排的太低了,讓重新修訂,雖然沒有明說,但皇帝的意思,是個人應該都能明白。
可高士廉和令狐德棻卻揣著明白裝糊涂,他們回去后,將李氏的確往上提了一提,排到了第二等,仍舊是屈居于五姓七望之后。
這徹底惹怒了李世民,他也不顧及臉面了,直接強令將李氏排在了一等首位,當初還惹出了不少的罵名來。
如今李泰的這百家姓,將山東士族、代北士族、江左士族,這三大士族集團的姓氏,全都排到了最后面去,雖說帶不來什么影響,可還是讓人覺得暢快不已。
“青雀,你這三本讀物,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朕看,可為啟蒙讀物。”說著,李世民將書收起,遞給瑞安道:“送去禮部,著唐儉刊印成蒙書,下發至各鄉學縣學,供天下幼童啟讀。”
瑞安將書接過,李世民又道:“傳旨,順陽王上書,增益教化有功,加賜食邑一萬戶,賜束金十二玉帶,紫金蟒服,十三銙,九旒各一副。”
李泰心中狂喜,連忙下拜道:“兒臣,謝父皇恩賜。”
瑞安臉上也笑著,可心里頭卻是顫著。
食邑萬戶,束金玉帶,紫金蟒服,十三銙,九旒,這可是正兒八經的親王標準。
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想進李泰為親王嗎,他可是因謀嫡獲罪被貶為郡王的,如果重新進為親王,豈不是說皇帝不計較謀嫡的事了,如果謀嫡不算罪過了,豈不是說……
瑞安越想心中越顫,李世民像是察覺到了什么,突的側首看了他一眼。
皇帝的眼中笑意滿滿,看起來和藹可親,瑞安卻莫名心中一寒。
他不敢再站在李世民身旁,借口送書去禮部,慌張的從大殿中出來。
外頭驕陽明媚,炙熱的光融去了心頭的寒,遠處走來一隊人,瑞安瞇著眼睛一看,然后立馬飛奔過去。
“殿下…”
瑞安上前,也不顧忌周遭之人,直接附在李治耳邊一番密語。
他說了什么,其他人聽不到,只見的太子的臉色瞬時烏云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