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問,科舉最后一場,只要過了這一關,就可金榜題名鮮衣怒馬。
放眼長安城,有一家算一家,可沒哪個子弟中過進士。
高德陽若真能以弱冠之齡,憑借真才實學高中進士,那以高家現在的身份和地位,他以后的前程將不可限量。
年邁厚大的手緊抓著高德陽,頜下的白須隨著激昂難安的心緒抖動著,高士廉想說什么,但嘴張了又張,只是強擠出分笑容,“孫兒,好好考,中不中的不要緊,可千萬不要緊張。”
高德陽漫不經心的點點頭,而后抽出被高士廉抓著的手,邁著隨意淡定的步伐,昂首挺胸的向著宮內去。
高士廉站在原地,兩眼直勾勾的看著,當高德陽身影消失于宮門,這位經歷了天下大亂,宦海沉浮一生,見慣了大風大浪的申國公,心里突然像是起了火,他兩手往后一背,建造難安的來回走個不停。
經過兩輪大浪淘沙,尚書省前廣場上的桌椅,比之第一場的時候減少了七成。
高德陽尋到位置坐下,轉著腦袋左右來回看看,不少學子都面露緊張忐忑,一小部分膽量不夠的,更是滲出了滿頭大汗。
嘿嘿~
高德陽莫名一笑。
仍坐在他身后的郝處俊,從這笑容之中感受到了胸有成竹,以及一種高高在上的自信。
很快,皇帝和房玄齡以及長孫無忌露面,和前兩場一樣,李世民站在臺階上,先訓了兩句話,而后考試便正式開始。
“高齊以暴虐而治,君王無德無行,故臣民不忠……”
拿到卷子,看到策問所考,高德陽笑容滿面,這道題他可是背的最為熟絡。
拿起筆,沾點墨,不帶一分思考,高德陽唰唰唰的就寫了起來。
筆鋒流轉,如水銀瀉地,當其他人還在一字一句的斟酌,該如何解答之時,高德陽已寫了大半。
李世民的眼睛,雖然總是在來回巡視,但余光一直關注著高德陽。
青煙裊裊~
鼎中的香燒了一半。
高德陽筆一放,輕吹一口氣。
濕潤的墨水迅速浸透紙張變得干枯。
高德陽也知策問的重要性。
帖經、詩賦,這兩場只是考察學識文采,真正能決定中不中進士的,就看策問這一場。
故而,他也不再像前兩場那么輕佻,再答完題后,又認認真真檢查了一遍,確定沒有錯別字,以及標點符號都妥當后,這才舉起手來。
郝處俊還一個字未寫,腦中也才初步有了個解題的思路,沒想到這位高公子卻就要交卷。
貴家子就是貴家子。
他們所得到的教育和培養,絕非是寒門所能比得上的。
暗嘆一口氣。
郝處俊提筆,不急不慢的答起題來。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就算起點有高低又如何,只要一步一步不停歇,總能站的上高峰。
策問這一場,負責巡視的,已經從八品官變成了六品官。
穿著淺綠官袍的內謁者監,看了一眼答完的卷子,也未多說什么。
高德陽站起,沖著上方躬身一拜,然后自信滿滿的離去。
李世民呵呵一笑,“去,將卷子拿來。”
張阿難小跑著下去。
“觀北齊一朝,成帝后主皆為昏暈好色之徒,君王無德昏聵,肆殺名臣良將,致膩臣生野心良臣失忠心,國政混亂民心浮動,終致亡國之禍,此乃前車之鑒,論其民政之失,有十于大錯,一為法度不嚴,二為政令失和……”
洋洋灑灑兩千多字,從政治、軍事、商業,全方位的闡述了北齊因何而亡國,其中一些見解十分老道犀利,單從這篇策問,可感受的到學識之深才智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