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半月就至年節,鄰近此時是長安最為熱鬧的時候,除了遍地的攤販走卒外,唯有大大小小的馬車最是多。
許多偏遠地方,如嶺南安西等地,幾乎是從春天之時就遣人往長安來,攜帶著大大小小的禮品,各尋各的靠山各走各的關系。
各家府邸近日幾乎都是門前不落閑土,哪怕是以清正聞名的房家也是客來客往絡繹不絕。
畢竟清正歸清正,該有的交際是不能免的,似那種真正兩袖清風剛正不阿之人,從古到今都是不可能爬到最高處的,運氣好些碰到個圣主賢君,說不準能像魏征那般被提起來當個象征。
教坊司在皇城的東邊,從順義門進去就是,緊挨著掖庭宮的一側,歸屬內侍省管轄,專門負責內廷演奏舞樂。
每隔兩年,到了年末,內侍省都會赦免一批樂師,這些樂師也都是罪身,不乏一些高官名門之子。
之所以會赦免他們,一是積德行善當個仁政,二則是為了安全,畢竟都是罪人之身,要不給留個一線希望,保不齊絕望之下就會做出什么膽大包天的事來。
三也是為個新鮮感,俗話說日久生厭,一年兩年無所謂,要是三年四年都是同樣的人奏樂演舞,難免會添上幾分無趣。
故而,教坊司就會從各地梨園挑些人來填補空缺,對于無人贖的梨園之人來說,能到長安入宮中當樂師舞女,就算是熬過極夜見到曙光了,只需堅持兩年,就可恢復自由身,就可重新變為人。
益州梨園被選來長安的共有三人,馬車載著她們進了順義門,等到了教坊司衙前,有一七品太監趾高氣昂的站在那里。
三人從車中下來,垂著首緩緩走上前,她們排成一列,太監看了看,冷聲道:“抬起頭來。”
將頭抬起,都是美貌之人,太監滿意的點點頭,接著道:“報上籍號。”
“益州舞姬,春十三。”
“益州歌姬,柳二娘。”
“益州樂師,王十七。”
太監的目光在十七的身上多停留了些,隨之,在錄名冊上記下了三人的名字,而后便有小太監領著這三人往居舍去,一路上,小太監邊走邊講著教坊司的規矩。
教坊司的規矩自是要比梨園嚴厲的多,一旦犯了錯處罰也是重的多,稍有不小心說不準就要被杖斃,春十三和柳二娘認認真真的聽著,生怕錯過什么他日吃苦頭,而那王十七則是心不在焉的,她時不時的左右看看。
等到了客舍,小太監將三人安置妥當,正欲要走的時候,王十七拉著他到角落,直遞來了幾枚大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