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刺史府。
今日陽光正盛,楊瑞林的心情也不錯,他悠哉悠哉的品著茶,還閑情雅趣的哼著蜀中小調。
去歲年關之時,遣人去長安送賀禮,往年,趙國公府最多也就遣個主事露面,把禮單一收就算是完了,但這次卻一反常態,長孫無忌竟親自接見了他派去之人。
不僅說了些讓人欣喜的話,還言之,今年要把他往上調一調,劍南道督府有空缺,讓他先去過渡過渡,等個一兩年再調去長安。
任巴州刺史已有六年之久,終于算是要見光亮了,從流官轉京官,再緊緊抱著長孫無忌的腿,未來也算是可期了,想著想著,楊瑞林無聲一笑。
此時,腳步響起。
“大人,御史大人來了。”
道,在唐初期只是監察機構,并不是行政機構,而御史就是道一級的最高長官,權柄也算是重,如小官小吏,一句話就可處置,還能直接向皇帝遞密奏。
可以說,御史其實就是皇帝的眼睛和手,是中樞執掌地方的一種手段。
劍南道的御史,姓齊名塵,是秦王府出身,今年五十有二,也是個剛正不阿之人。
他貞觀二十年來的劍南道,剛剛上任,就以雷霆手段處置了三地縣令,楊瑞林對他有些莫名的懼畏,今日不打招呼,突然就跑來,怕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正堂,齊塵正候著,楊瑞林匆匆跑來。
“下官,見過御史。”
齊塵言了句免禮,然后就不再出聲,只是一心看著外頭,似像在等什么。
不一會,長吏匆匆趕來,看到左膀右臂,楊瑞林的臉色微不可察的變變。
齊塵似就是在等長吏,當見完禮,他一甩袖子,正聲道:“巴州事宜,暫且由孫長吏處置,楊刺史,你與本官走一趟吧。”
長吏先一愣,后心生竊喜。
楊瑞林心一沉,問道:“御史,您要下官,是去做何?”
“有人彈劾楊大人,御史臺下令,著本官查明真相,楊大人,我倒也真聽說了幾件與你不利之事,與我回趟御史府,將這些事交代一下吧。”
“大人,下官為官這些年,可什么事都沒做過,上對得起社稷,下對得起陛下,亦對得起天地,下官不知您聽到了什么,但必是誣告蜚語。”
說著,楊瑞林特地看了眼長吏,又道:“大人想問什么,直接說就是了,下官必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身正不怕影子斜,不懼宵小亂言。”
“巴州萬民擔在下官肩上,一日事務繁多,處置公事往往要到半夜,下官怎好說隨大人去就隨大人去。”
齊塵冷哼一聲,“我御史府辦事,自有章程,由不得楊大人說怎么樣就怎么樣,巴州萬民也不是擔在楊大人肩上,是擔在陛下的肩上,楊大人若真心中坦蕩,跟我走一遭就是了,耽誤不了多少時間。”
御史府可不是說去就能去的,進了御史府,不管有事沒事,不管經不經的住查,都會成為被議論的對象。
在即將升遷的這種關頭,任何有礙名聲的事情,怕是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所以,楊瑞林十分不愿去御史府。
再說了,他心里也是有些發虛的,畢竟做沒做過什么,嘴上說沒有是沒用的,心里糊弄不了自已。
“大人,這御史府下官是不去的,您有什么就敞開了直言,不必有什么顧慮,若是非要下官去趟御史府才能說,那下官不得不想,是否有什么地方得罪了大人。”
“放肆!”齊塵怒喝道:“你意思,是本官想打擊你嗎?”
“下官不敢,下官的意思是……”
不等的話說完,齊塵就喝道:“來人。”
一隊軍士進來,是御史府的人。
“楊大人,可要本官八抬大轎,抬著你去?”
楊瑞林臉色難看,齊塵敢如此蠻橫無理,態度如此的強硬,怕是已經抓住了他什么把柄,這御史府要是去了,恐難輕易出來。
“齊御史,你這是做什么?”楊瑞林怒喝一聲,“你這是想將我綁了去嗎?真是好大的威風,你雖有監察之權,可卻也不是我的上官,縱使我真犯下什么過錯,也該是由都督府處置,由不得你如此折辱我。”
火藥味很足,楊瑞林和齊塵大眼瞪小眼的,孫長吏心里頭更是竊喜,他假模假樣的開口勸和,實則不停拱火。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