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對僧人很優渥,這與晉以后佛教盛行有關,南朝四百八十寺,不管是普羅大眾還是統治精英,都受到佛家很大的影響。
朝廷對僧人的特殊照顧,大致有兩點,一是給田產,如唐六典記載,道僧分田三十畝,女冠給二十畝,另一點則是免除賦役,也就是說,不用交稅和服徭役。
在當下這個時代,免除賦稅徭役,具有極大的誘惑力,許多懶漢就剃了頭發出家,以此逃避徭役。
不少家業厚實者也將自已名下的田地,以供奉的名義轉讓給寺廟,這種田叫做香火田。
因為名義上是寺廟的田產,所以可免去稅契,每年的收入按照二八分,寺廟拿兩成。
空貞之所以抓著這一百畝地不松手,正是因為這是別人掛在惠恩寺名下的,這種鉆空子的操作,可說是薅朝廷的羊毛,他又怎么敢把田賣給李泰呢,堂堂的魏王,皇帝的兒子。
“蕭掌柜,佛祖的香火,說什么也是不行的。”空貞撂下這么一句話,起身頭也不回的走了。
楊三刀大為來氣,咒罵道:“這些禿驢,真是囂張的很。”
搬出李泰,人家都不給面子,杜愛同也是別無他法,只能來尋到李承乾。
這還是他第一次來昭陵,宋七暗暗將杜愛同的樣貌記在心里。
“殿下,小的借李泰之名,那主持還是不松口。”
李承乾呵呵一笑,看著不生氣,也無多少意外。
杜愛同覺得,好似真實的目的并不是那一百畝地,李承乾只是想借那一百畝地為由頭,來做些別的。
“既然他們不肯賣,那就算了,你好好看著香皂作坊吧。”李承乾說著,又不放心道:“最近要多留心多注意些,他們肯定不會視若無睹的。”
杜愛同點點頭,又詢問道:“殿下,臨近昭陵的,還有些田地,要不小的去問問?”
李承乾搖了搖頭。
如此,更讓杜愛同覺得,那一百畝地,不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升平坊,崔家。
被免官差不多已有小一年,崔仁師聽琴畫畫也有小一年了,這等高雅又無趣的日子,他是過得夠夠得了。
當初,皇帝說的很好聽,等的風頭過去了,就起復他,可至今日,別說是起復了,連個散官之類的安慰都不肯給。
讓他背了鍋,然后踢到一旁,不管不問,是,他兒子是犯了大錯,可也已經為此付出了代價,他兢兢業業半生,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李世民是一點好都不念。
一日一日的,崔仁師的心境漸漸發生了變化,剛開始,他還有些看開的坦然,可現在,心中已滿是幽怨。
既怨李世民,也怨杜愛同,還怨李治。
舞女跳躍著,崔仁師板著臉,一杯接一杯的喝著苦酒,身姿妙曼的美人,他是看也不看。
“老爺,褚遂良求見。”
崔仁師看向管家,或許是半年多來已無人登門,今日突然有人來感到詫異,也或許就是喝多了,一時沒有聽清,又問道:“你說誰?”
“侍中,褚遂良。”
管家又重復了一遍。
崔仁師立馬喝退舞女,速速將褚遂良請進來。
“崔大人。”
久違的稱呼,崔仁師聽著,五味雜陳,臉上便也涌出了苦色。
“褚侍中說笑了,一介布衣,哪敢稱什么大人。”
滿滿的怨氣撲面而來,褚遂良笑笑,“崔大人說笑了,您要是布衣,那壟間草民算的什么。”
崔仁師笑笑,心中卻也暢快了些。
兩人各自落座,下人端來茶水。
熱湯卷起茶葉,褚遂良飲了一口,連連稱贊起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