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實在沒有什么秘密可言。
李治前腳回到東宮,后腳,他的勇事就傳了出去。
太子和皇帝,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爭吵,為的,是廢籍的事情。
聽聞此事,一些人大為振奮,當即就拿起筆,借以勸諫,為李治說好話,順帶著,大加抨擊。
如雪花般的奏章,將御案都是壓垮了。
李世民很氣,但他并不懼,武人那邊都是說好了的,眼下朝中這些大將,除極少數人外,其他的都是普通出身,他們就是所謂的新興軍事集團。
大唐立國不過短短三十年,前二十年,是很窮的,李世民很窮,武夫們自然也很窮,也就最近這十年,國庫富裕了,皇帝有錢了,社會也發展了,他們跟著喝了點湯,日子好過了一丟丟,但是,跟那些立家幾十年上百年的人比,還可說是窮酸的。
打個比方,如果家族是棵樹,武夫們就是剛剛才開了花,根還沒開始往下扎,而長孫無忌身后的那些人,繁衍數百年,他們的根已經盤根錯節的理不清了,現在要拔根,自是反應不同。
武人是無所謂的,雖然也會跟著受些損失,但問題不大,他們當下的一切,都是跟著皇帝得到的,堅定不移的跟著皇帝走,以后肯定吃不了虧。
開國君王為什么大多都很霸道,比如后來的朱老板,管你是宰相還是元帥,說殺就殺,對于官僚集團,從始至終采取高壓政策,說剝皮就剝皮,說點天燈就點天燈,老朱總共當政三十一年,殺了貪官污吏十五萬人之多,縱觀古今,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殺心如此之重,簡直是將官老爺們視作豬狗,可從始至終,為何沒人敢反,是因為太愛朱老板嗎?這肯定不是的,答案很簡單,開國君王的身后,往往都跟著些老兄弟,這些老兄弟,就是白手起家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只有緊緊跟著皇帝,才能保證家族的榮華富貴。
名義上,大唐的開國君主是李淵,可實際上,征戰天下的是李世民,凌煙閣很大,可皇帝的老兄弟很多,遠遠不止二十四個,這些老兄弟的子侄舊部,又是新的擁躉,軍中上下都是倚仗,縱使朝臣皆離心又如何,他們就是要反也無所謂。
李二陛下是上年紀了,但他的刀還利著,大不了,再平一次天下就是,不過都是土雞瓦狗之輩,敬著他們,他們是舉足輕重的重臣,不敬著時,只不過是些善打嘴炮的菜雞罷了,只要利天下善百姓,鼓噪不起民心,又能掀起多大的浪來呢。
所有的折子,都被拿去燒了,李世民甚至懶得在上面畫個圈。
這一天,兩儀殿西邊的伙房,煙冒不停,熏的太陽都匆匆落了下去。
等到日落下值,許多人不約而同的涌向升平坊,他們心急火燎的,盼著主心骨能給拿個主意,可是,卻吃了個閉門羹。
長孫無忌避而不見。
“相爺,為天下計,絕不可避呀!”楊弘禮扯著嗓子大喊著。
管家笑著道:“楊大人,我家老爺確實身體不適不宜見客,您莫再喊了。”說著,沖著四周拱拱手,“諸位大人都快些回去吧。”
楊弘禮跺跺腳,手足無措的看向左右,“怎么辦,這可怎么是好。”
周遭人心也都亂的很,一時不知所以。
中書舍人李義府,看看門匾,突然道:“咱們來錯地方了。”
有人連忙問道:“那該去哪?”
“去褚侍中那。”
李義府說著向前去。
余下人相繼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