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二房一聽,雙眸一亮,這一下不羨慕了,只是村長卻有些為難起來。
上頭再一截流,流到底下井里的水怕就少了。
只是村長還沒有發話,聽著的村里人有人開口:“這么一說,我那邊也有山地,我家茅屋子,過年時節被雪壓塌了一半,左右是要修建的,不如挨著你們修過去,咱們幾家共用一口井。”
有人說了這話,立即有人附和,大部分也不過是茅屋子,住哪兒都差不多。
原本清靜的山腳下,往村里去的一路上開始有人占地基決定修房了。
這樣一來,幾人商量著井怎么修,修何處大家能一起用上,又討論起來。
不過不管底下修多少屋子,山腳下的任家祖屋仍舊是單門獨戶的,而且在所有人的上頭,再往上是山頂。
村里人上山頂沒必要從山腳下繞,而是從斜對面有條上山的路,那兒路途短一些,所以宋九的生活不會有影響,反而能站在自家院門前看到底下的萬家燈火。
任老頭倒是在這會兒敲了敲煙桿子,感嘆道:“當年任家祖宗住那祖屋子時,正好有口泉,底下那一片其實就是地基,住不少人,家家戶戶給我家做長工釀酒。”
說到這事兒上提醒了周大業,祖上的確有長輩在任家的酒坊里做過,只是那樣的盛況是是幾十年前的事兒了,村里的后輩記得的不多,便是村長也是小時候還記得一些。
任家是一步步落敗的,所以在不少人的記憶里,反而只有任婆子嫁到了水鄉村來,看著她一步步買田買地變得越來越富有。
就這樣村里人在任家院里商量好了,誰家自己有地基的自己建,只是大家伙要齊心,上游的水井只用水,莫弄臟了。
天黑了,村里人才商量好散了場。
一口泉倒是將死氣沉沉的水鄉村帶動著個個有了沖勁。
地里干旱沒農活做,那就幾家幾家的合起伙來修房子,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一起來修建,很快就動起了工。
祖屋門外的井倒是修得最快的,周大業帶著幾個年輕小伙,將山頭的泉水溝渠重新修整,眼饞的看著這嘩嘩流動的泉水,心頭那叫一個高興。
等過兩日宋九抽空去祖屋看時,祖屋小院的圍墻修得整整齊齊,煥然一新,院外頭的水井還真是按著婆母所說的修成三個高低相連在一起的水池。
而且村里人還用石子鋪了地面,在那兒洗衣洗菜,也不會滑腳。
干活的村里人看到她,還說這口泉真是神奇,突然就來水了,現在一分為二,竟然水流也極大。
宋九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在院里院外看了一眼,見院里頭已經修建的差不多了,院子后頭的雞籠和牛棚,干活的人正在忙碌,她家婆母竟然親自監工。
到底是任家的祖屋子,任婆子也挺珍惜的,她這幾日哪兒也不去,就盯著這兒了,倒是底下大房二房修屋子,她沒有管事。
宋九來到婆母身邊,任婆子叫上老三媳婦來到桂花樹下,抬頭看了看,說道:“今年桂花香時,不知老三媳婦會不會有了身孕,那就圓滿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