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倆走了會,蕭璇扶著太上皇在涼亭里坐下。
因為陛下要過來,胡總管一早就命人布置過了。
涼亭四周掛著帷幔,里面還燒著銀炭,暖和的很。
蕭璇給太上皇倒了杯茶,“父皇,您喝點茶暖暖身子。”
太上皇伸手接了過來,喝了一口。
蕭璇也給自己倒了一杯,小口的抿著。
太上皇喝了兩口,就放下茶杯,看向這個已經能獨當一面的女兒,心中很是欣慰,又有些心疼。
“元元,父皇知你心中有謝景琰,這么多才一直沒有選秀,只是他到底遠在秦國,你難道就要這樣一直等著他嗎?“
蕭璇一頓,這些年因為夏國舉兵來犯,邊境時有不寧,她也不是那等一味安于守城的帝王政務繁忙,不是一句空話,還要分心教導太子,讓她壓根沒有心思去考慮充盈后宮之事。
朝臣對此也并非全然沒有意見,只是國事當前,她膝下已有太子,太子小小年紀便展示出聰慧的一面,朝臣便只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朝臣們不提,她就當沒這回事,如此一晃竟也好多年了。
此時父皇再提起,蕭璇倒是有些微愣。
“父皇誤會了,兒臣雖心儀于她,但國事為重,這才無暇顧及此事。”蕭璇解釋道。
太上皇看著她,輕笑了下,“知子莫若父,元元,國事再繁忙,也當勞逸結合才是。”
”兒臣明白。“蕭璇點頭道。
太上皇卻搖頭,"元元,你是帝王,不是尋常女子,擴充后宮,充盈子嗣才是重中之重,你可以喜歡謝景琰,但不能把心完全交給他,這對一個帝王來說是大忌,你喜歡他,父皇不反對,但沒必要委屈自己,楚國那么多好男兒,他們皆效忠于你,只要你有這個想法,他們自會愿意全身心效忠你。“
蕭璇哪里不知道,只是她從未有過這樣的念頭。
”父皇,兒臣不覺得委屈,我已經有旭兒了,旭兒繼承了我和她父親的聰明才智,小小年紀就天賦過人,父皇與兒臣都對他寄予厚望,可若是兒臣還有其他孩子,屆時那些皇子的父族難道就不會有什么別的心思嗎?朝臣的心思未必不會動搖,到時候兄弟鬩墻,手足相殘,國祚不穩,如此并非好事。“蕭璇道出其中隱患。
太上皇神色一凜,“儲君既已早早正位東宮,便容不得旁人覬覦,若是其他皇子和生父動了什么歪心思,動搖朝綱,禍及社稷,直接處置了就是。”
太上皇對太子的希冀不亞于蕭璇這個母親,或許蕭璇以后還會生很多的皇子,但在太上皇心中,誰都越不過他去。
蕭璇以為不然,“人心易變,既然早知有此隱患,又何必釀下禍根。兒臣眼下無心后宮,又何必費心于此,選秀之事勞民傷財,如今天下紛爭一觸即發,或者說,已經進入白熱化的階段了,兒臣志在一統山河,而非拘泥于兒女情長,萬望父皇諒解。“
蕭璇站起身朝太上皇一拜。
太上皇嘆息一聲,”罷了,父皇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我兒需謹記,你是帝王,不要讓自己受委屈。“
”兒臣明白,多謝父皇教誨。“
蕭璇再次一拜。
太上皇朝她招手,”坐吧,坐吧,咱們父女倆許久沒有這樣單獨相處過了,今日不如就讓人在摘星樓布膳,你我父女一同用膳。元元覺得如何?
蕭璇莞爾一笑,“自然是極好的。”
蕭璇看向汀菊,”汀菊,你去御膳房吩咐一聲,讓他們做些父皇愛吃的菜,朕與父皇今日就在摘星樓用膳。“
汀菊屈膝,”是,奴婢這就去吩咐。“
父女倆又閑聊了一些事。
蕭璇也會把近來的一些政事與太上皇說,太上皇聽過后,對她的做法很是贊同,即便是有異議的,太上皇也會點出來,兩人又就此商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