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秋下令將這些人送到匈奴大營附近。
匈奴人見到漢人揮刀就砍,那些夏兵很快就被殺死了。
送去的人躲在暗處,盯著匈奴將這些人全部殺了之后,才回去復命。
這邊夏兵被解決的事,仲景秋也不急著告訴皇帝,畢竟這會子軍中的糧草和步步緊逼的匈奴人才是重中之重。
五天后,城內已經斷了糧草,燕軍再也撐不下去了。
偏生這個時候匈奴舉兵來犯。
仲景秋看著有氣無力的士兵,只能下令死守城門。
匈奴在城門下叫囂了兩天。
燕軍已經撐不住了,城門被匈奴攻破之際,燕軍十萬大軍已經餓死大半了,剩下那些又有什么力氣反抗呢。
但軍人骨子里到底刻著對國家的忠誠,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與匈奴一拼到底。
人臨死之前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迸發出來的精神力是不可估量的,燕軍硬是撐著這口氣,和匈奴死磕到底。
等到周明赫帶著秦軍到了吉昌城時,對上的就是經過一番竭力廝殺的匈奴人,至于那些燕軍,早就死光了。
秦軍士氣高昂,又養精蓄銳多時,一朝出擊,便將匈奴大軍擊敗的潰不成軍。
余下的匈奴人四處逃散。
周明赫派出兩隊兵馬前去追擊,匈奴人狼狽而逃,最后剩下的不過千余數。
當初,匈奴舉兵三十萬聲勢浩大越過雁門關,向中原大地而來,到最后,僅剩一千人狼狽的退出雁門關。
這廣袤的中原大地,終究還是要關起門來斗。
周明赫分出兩隊兵馬追擊匈奴殘軍,他自己則是率領主力軍一路直搗燕國皇庭。
至于仲景秋先前告訴呂天的,燕國今年糧草匱乏,已經無糧草可供應大軍,那不過是秦楚兩國的計策。
燕國偏北,農作物成熟的也比南方地區來的晚,十月份的時候正是豐收的季節。燕國最大的糧食產地乃是昌平。
昌平比鄰夏國,擁有最為肥沃的黑土,燕國的糧食十有八九產自昌平。
燕國先前躲在夏國身后,可給楚國添了不少麻煩,這口氣蕭璇和楚國那些大臣豈能咽的下,自是要給燕國點顏色瞧瞧。
蕭璇派出親信,喬裝成夏國商人的模樣,到燕國昌平高價收購糧食。
又收買了當地的地方官員,讓他對燕國朝廷宣稱今年收成不好,就連上繳朝廷的糧食也要比往年少七成。
不過昌平郡守呈上去的奏折也不是胡編亂造,而是事實,今年的燕國冬天來的格外的早,大致九月跟的時候就霜降了,十月份的時候甚至有些地方還下起冰雹,好不容易挨到成熟的作物就這么被砸死凍傷。
糧食產量自然也減少了些。
所以昌平的官員才敢背地里干這些勾當。
而朝廷得到這樣的一封奏章,自然是要派人前來查探的,這事簡直是天時地利,絲毫沒有露出一絲破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