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甲沒有直接講什么是空性,而是化用莊子的典籍,講了虛妄真實,大年小年,逍遙游,無所憑。
又用了“有用之用”“無用之用”的典故。切入了德道經中的無為而無所不為。
最終又用“火”“水”“空氣”,講述了其中“空”和“色”。
這其實就是在闡述“性修”,許甲的積年的鬼仙,描述起來就沒有這么玄之又玄。
許母聽著若有所思后,許甲便講起觀音大愿來,和十四無畏,二者可以聯系在一起講。
不過許甲從中重點講述的是“德”和“功”,本質和儒家“仁義禮智信”沒有什么區別。
孟子也說“圣人四端”。
佛門則是“大勇氣,大毅力,大智慧,大慈悲”。
這個許母倒是聽懂了,問道:“那我能不能也發鴻愿呢?”
“可以是可以,但是鴻愿是指向一切有情眾生許諾的大愿,故而結緣廣大,需要大境界,大神通,才能發證。”
“娘你若想發愿,則可以發小愿,比如發愿日行一善,用功不黜。又比如你發愿,要放生多少要被吃掉的小動物。”
“不過切忌魔怔,不能以功為功,你不愿吃肉,卻不能阻撓別人吃肉,這是障,障就是業的一種。”
許甲道:“比如你看見攤販在賣魚,他以賣魚養家,你若勸他放生,他放了,結果養活不了自己,餓死了,那是個什么道理?”
“又比如你知道放生有積累功德的效果,就花一大筆錢,去放生,家里人極力反對,你不聽,導致怨聲載道,這又是一個什么道理?”
“那該怎么做?”
“即是愛護生命了,比如螞蟻爬到你身上,將其輕輕捉去,飛蛾撲火,將火用罩子罩起來,其實本質是對生命的敬畏,不造不必要的殺孽。”
許母懂了:“也就是保持慈悲心,發揚慈悲心。”
許甲點點頭:“就是這個意思。”
“能做到這點,已經很好了。”
“那倒是簡單,我本身也不是什么惡毒的人。”許母忽然反應過來隨即又道:“那我養蠶捉繭,燙死這么蛹,豈不是孽業無邊?”
許甲搖搖頭:“這并不算,養蠶捉繭,本就是百業,況且也是朝廷稅目之一,如果這算孽業,那天下便不要養豬,不要養雞鴨魚,農人發現田里有害蟲,那就都不殺了,專門養著他們,天下人都餓死算了。”
許甲隨即講了佛門自圓其說的“輪回”,是被打入畜牲道者,要受種種劫,還清種種業……
而人為自身活著,將其殺死,不以為業,反而若是發了善心,將其放走,便是“寬恕其業”。
這六道輪回的說法,還能用于解釋為啥動物修煉,都有“人劫”,度過成精,啟迪智慧,可以修成“人身”,完成逆襲。”
許甲越說,許母越迷糊,也是許甲智慧不足的表現。
但好歹記住了“慈悲心”“力所能及”,也算有了“真諦”。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