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出了智慧的人,想要修行,都是十分容易的。”
許甲道:“儒家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就是一種入世修行么?”
“善養浩然正氣,便是跟據尊禮,修德,不欺暗室,來修心,仁義勇智,知行合一,感天地之間至大至剛之炁,充沛于身……”
許甲又念了一段什么:天降大任于是人也,什么發乎四端,又有什么生我所欲,義我所欲也。
等著后面,更是直接念了一段文丞相的“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
許父本就是讀書人,聽著這些,那是一個熱血沸騰:“這個好,這個怎么修?我就這么修,我要修浩然之炁,修天地正炁。”
許甲見他上了鉤,乃道:“這個需要入公門修行,入朝堂修行,修得好千古美名,配享太廟,修得不好,萬世唾棄,一樣永垂不朽……”
許父聽著這個,總算明白過來了:“你不會是說,就是考舉人,考進士,然后做官,積累清名賢名吧?”
“是啊。”許甲道:“這法門入門極難,爹你若是覺得難,那就算了。”
“畢竟舉人,進士,都挺難考的,官場又那么險惡,帝王又最無情……一不小心罷官也就罷了,就怕夷三族,夷九族,萬一您太正直了,硬剛皇帝,把十族也誅了,那就完蛋了……”
許父果然被激將道:“學而優則仕,我這輩子讀書為了什么?不就為了報效朝廷,為民請心么?若怕死,我就不會選擇這條路,況且明君怎么會迫害賢臣呢?若害賢臣必是昏君也,我自然是小杖受,大杖走……”
聲音到后面越來越弱,卻是被夷族給嚇到了,但又忽然正聲道:“我修!”
許甲當即贊嘆道:“那好,那我就將修法說與你聽!”
“同佛門修持,最終是為了成正覺,依次要證就羅漢,菩薩,最終才是佛陀。道家修持,是分為人仙,地仙,神仙或者天仙。儒家修行,則是以證就“圣人”為究極目標,譬如孔圣,孟圣……”
“與之佛道,羅漢,菩薩,佛陀對應的三重境界,是為“大賢”“宗師”“圣人”。
“達到“賢”之境界,就是約莫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境界,譬如“顏回”孔子曾言:“賢哉回也”。
“宗師境界,則需要著書立說,比如荀子,可為大宗師。”
“圣人境界,便如孔孟。”
許父聽聞,直接驚了:“怎么第一個境界就是賢啊?顏回乃是儒家十哲之一,才算第一個境界?”
許甲道:“那是我說證就的第一個大階梯,佛門不也是以羅漢乘為最低級的果位么?”
許父又被打擊到了,問詢道:“原來如此,那么除卻顏回,又有誰人能稱賢呢?”
許甲也不知道怎么評定,只道:“那看史書上堪堪記載有幾位賢君了,賢君治世則出大概率賢臣,賢人。”
許父已經心中了然,也就是歷朝歷代,每這么兩三百年,攏共能出不到十個“賢人”。
許父心中生出“好難啊”的心思。但偏偏難中有生出一股別樣的精神:“我若勵志為圣,那未免太過惹笑話,想要成為大宗師,只怕也沒有這個能力,若追求成為一代大賢,即便最終達不到標準,不是大賢,也算小賢了……”
于是仔細聽許甲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