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觀的修行法門,叫做艮岳服氣法,攝取山川大地之靈氣修行。
不過他們不是體悟自然,吐納山川大地自然之炁,而是先“拜神”,即山神。
因為自然之炁蕪雜,有靈氣,有煞氣。
但經過山神疏理之后,就是正經的“艮岳之炁”。
不同山岳的“炁性”不同,玉山之炁性,便是“玉”。
故而此種修行,會煉玉為丹膏,輔佐修行。
便是修不成地仙,魂靈沾染“玉性”,便會化作“玉鬼”,不墮幽冥,存于玉山山神的“山神福地”之中繼續修行,最終也能順著玉山,成為某一段地脈的“地下主”。
如果修成地仙,則有“玉骨,玉肌”,身如剛玉,通體靈秀。
許甲聽著張真璣講述,暗暗道:“當初查閱資料,聽聞天地之間靈氣分為三種,上炁凝作先天神祇,中炁存于仙真,下炁沉于山川河岳,施化作了福地水府,雖住于仙山,但那因為仙山據說離著天界很近,可以從天界承接靈炁,用以修行,以清靈之炁托舉,如此飛升舉,出入洞天。”
“觀想山神,汲取艮岳之炁許甲前世只有祭煉法器的時候,才會選擇一個風水寶地,集合山川地炁。”
又或者,給人尋龍點穴,查看陰宅。
除非是修煉“尸解法”,需要先身死,埋藏于風水寶地,煉形,最終成為“尸解仙”,尸解仙屬于上古修煉之法,后來逐漸被淘汰,尸解成功,可以修成“陽神”,最不濟也是“陰神”,一個鬼仙沒差,而且因為葬于山川,尸解仙的上司往往是各種山神,比如泰山。
但他不是尸解啊!
而且他們觀想玉山山神,玉山只是一個小神,許甲渾然是看不上的,觀想地祇,最低也是“五岳神王”,更高一些,就是后土地祇之流。
許甲前世觀想的都是“太乙救苦天尊”之類,最差也是“元帥”。
倒不是看不起玉山山神,畢竟地方地祇也有“做大”的,比如四川福主二郎神,江西福主許遜,福建福主媽祖
但是這個山神,現在墮落邪化了,那么他們的修行根基只怕就要斷絕前路了。
許甲自認,自己編一套功法,哪怕改吸收草木之炁,觀想“青帝九皇”,拜禱太歲,也比這套功法要高明上許多的。
其實已經很不錯了,此時各家各派修行功法,都是敝帚自珍,便是同一本道經,各家版本也不同。
許甲前世雖然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可那些不行的功法,都是古代實實在在有人在修的,甚至還修到了獨到之處,才能開山立派,留存下來。
古人以“神仙”,不是“羽人”,就是“玉人”,這篇功法,能修成“玉人”,如何不是一篇正宗法門。
只是在許甲看來,修成“玉人”,是因為玉石精炁,并沒有被消化,怎么進來,怎么留存,沒有轉化為“藥”,才會變成“玉人”,這其實是一種“僵化”,是進行不了下一步的修行的。
張真璣念完功法,期許的看向許甲:“如何?我們的法門,還要搭配積累外功,歷經劫難,是為玉之雕琢,拋光,如此才能成就玉真。”
許甲違心的夸贊道:“功法是好功法,不過,感覺這一處要改,你看這個服玉飛精,神觀艮岳,至于心腎,水火摶煉,養壯周天這里,是將玉石之精,于心腎摶煉,那就要區分了山玉水玉,暖玉寒玉,又可將玉石按照五色,分做五行,這里直接煉化玉粉也不大合理,為何不以玉粉散玉五臟,用以培田,養出玉芝,采芝作藥?”
許甲說完,張真璣就愣了,因為許甲說的太有道理了,而且可行性更高。
“五臟耕耘,玉既為艮岳之精,便作土培田,以先天精氣作種子,等待成熟,化作玉芝,采靈芝作仙草,久服長生,失去效果的玉石之精,則想個辦法,煉成砂,也能作一件法器。”
張真璣看許甲的表情就像是見到了祖師爺一樣:“師兄之前見過我們的道統?”
“沒有,第一次聽聞。”許甲道:“不過我前世修行過,大概知道一些理論。”
“果然有道高真!”張真璣贊嘆道:“本門確實有一門艮岳神砂的法寶煉制法門,唯有地仙真人能產出,攏共有五粒,乃是祖師煉成,又稱五行艮岳神砂,在壇前供奉,只是一直沒有人能驅使得動。”
許甲詫異,這是“丹砂”,屬于是內丹,外丹交匯的產物,在外丹派開始修煉內丹的時候,內丹奪外丹之精,一些不能消化的堅硬之物,便會形成丹砂。
看來這山居觀祖師還是有些東西的,只是后面弟子可能悟性差,理解差,如此有一代傳一代,便脫離了本初。
因為許甲只看到了“服炁法”,這是屬于更古早的“先秦”練氣士的修煉辦法,比之秦漢興起的外丹派還要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