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點兒說如果一家小型加油站一天賣5噸油它就能掙6000塊錢,賣十噸汽油一天就能掙12000塊。
這可是1994年的12000塊呀,可想而知在當年開私人加油站是多么的暴利!
而因為國內大部分地區鬧“油荒”的原因,有時候司機想加油還必須要給工人小費才能加上。
而因為當時國內根本就沒有什么成品油定價機制,民營企業加油站是可以隨意給自己的油定價,而許多民營加油站就借著“油荒”的借口方設法漲價的。
93和94年正是民營加油站的暴利時代,因為在此之前國內還沒有成規模的大型煉油廠,國內在此之前銷售的原油全都靠進口或是小范圍的提煉的,所以賈磊他們賣成品油才能掙這么多的錢。
“我的天啊!我一直以為華夏的石化企業很厲害的,沒想到他們居然現在的煉油技術居然是才穩定到可以能拿出來商用的水平。”賈磊看著報告無語的說。
國內居然現在才建成了第1家煉油廠,那么也就是說現在還有兩桶油什么事的!。
華夏此刻的石油產業真的還沒發展起來,所以賈磊在諾萬給他這份報告上連兩桶油的名子都沒看到。
因為它們還沒出生呢!
華夏的大型煉油企業真正發展起來還是在這兩年,賈磊仔細的看著報告上列出的圖表的抽了抽嘴角。
如果這份報告上的內容不是寫在權威報紙的報道的話,賈磊肯定不能相信這上面寫的東西是真的。
1988年冬天,“海王號”油輪滿載5萬噸塔比斯原油靠上算山碼頭,這可是華夏歷史上第1批到岸的“原油”,在此之前華夏只能用國內產的生產的原油嘗試著煉出低品質的成品油。
在這之前華夏大部分的汽車用的油大部分都是從國外購買的成品油,直到1992年的時候鎮海公司才爭取到了屬于自己的外貿主動權,邁出了自營加工國外油的堅實步伐,甚至他還在港島上了市。
“這家公司的背景真厲害呀,剛煉了兩年油居然就能夠在港上市了!”賈磊現在報告上寫的公司名字不由的感嘆到。
這家大型石油公司不但眼光不錯手腕更高明,他們上市以后就開始在全國各地開始大手筆的建造石油煉化廠了。
然后鎮海公司的一座座煉塔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了,1994年鎮海煉化石油公司終于完成股份制改制在港島上市了。
“他們掙這么多錢國家就不管嗎?”賈磊皺著眉頭問,這可不符合兩桶油的風格呀。賈磊看著報告難以置信的。
“這么大的事兒怎么可能沒人管呢!上個月國家就開始施行對原油和成品油星統一定價了。可惜因為現在人多油少,所以有些加油站雖然明面上把七油的價格降下來了,但是他們會讓你去買他們便利店里的東西把汽油差價給補上的。”莫北對賈磊說。
“天呀!這些私人加油站這么干國家不會找他們麻煩嗎?他們這可是在捆綁銷售!”賈磊難以置信的問,這些私人加油站掙錢不要命了嗎。
“現在能開得起私人加油站并能弄到汽油的人大部分都是在體制內有人的關系戶和二代,你覺得誰敢抓他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