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通~撲通~
兩人像離弦之箭射向對岸,陸旭不僅速度很快,而且格外冷靜與鎮定,揮動著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地劃著,每一次律動都很有節奏感。
即是外行也能看的出來陸旭今天狀態不錯,充分發揮了職業運動員的正常水平,看來易駿是沒什么機會了……
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陸旭輸了,而且輸的很難看,42:31,足足相差11秒,懂行的人都知道,這在50m游泳比賽里幾乎算是羞辱了。
陸旭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著易駿計時器顯示的數字呆滯了三秒。
呵呵,怪不得他一個職業輸給業余,原來是潛蛙,還算死的不冤。
蛙泳之所以是四種泳姿中最慢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換氣。其不管長短距離都需要每完成一次動作都要換氣,而且是阻力最大的抬頭換氣。
比較一下,自由泳和蝶泳如果不是短距離都不用一次一換。自由泳一般我們游的時候是三次轉頭換一次氣,沖刺的時候才是每次完成雙手劃水的時候換一次;蝶泳勻速游的時候一般可以做到兩次壓水換一次氣(也就是第二次的時候換),沖刺的時候每完成一次壓水換一次。
但是假如是潛水蛙泳就不同了,將抬頭換氣這一步直接取消,自然可以節省不少時間。而且潛水蛙泳身體全程不露出水面,在水下游進不受波浪阻力影響,水平姿式好,阻力小,減少了空氣的摩擦,也就變相的提升了速度。
其實之前的蛙泳比賽運動員幾乎清一色都是采用潛水蛙泳。直到第16屆奧運會后,國際業余游泳聯合會重新修改了蛙泳規則,取消潛水蛙泳,只允許在出發和轉身后做一次長劃水的潛泳動作,然后每個動作頭部都要露出水面。潛水蛙泳這才推出正式比賽的舞臺……
不過易駿并非職業運動員,這也不是職業比賽,再說他之前自信滿滿的說易駿怎么游都行,這話也沒法收回去。哪曉得這個怪胎居然還會潛水蛙泳……總之他栽了。
陸旭用一種意味不明的目光望著易駿,甚至連句場面話都沒留,就和同伴灰溜溜的走了。作為職業運動員,他們很清楚50m泳道50m蛙泳31s的成績代表了什么意義,那怕是潛水蛙泳。
從他的入水動作不難推測出,這還是一個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業余游泳愛好者交出的答卷,如果他來混游泳圈,這天賦還不壓死他們,到時候還有他們的活路么?
看到陸旭幾人灰溜溜的落荒而逃,李伊人如打了勝仗的將軍一樣,喜滋滋的小臉掩不住興奮,狠狠地拍了易駿的肩膀說:
“行啊靚仔!你果然還是留了一手。居然連職業運動員都不是你的對手,太牛叉了吧!”
易駿不屑的撇撇嘴,“一個市游泳隊的三流隊員,估計連主力替補都算不上,估計也就是平常用市泳隊的頭銜來勾搭穿比基尼的小姑涼,根本無心訓練,能有多厲害?”
“那再怎么說也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運動員吧!你沒受過訓練就能贏他,那你的天賦的有多高啊!對了,難道從小到大沒有人發現你的游泳天賦嗎?”
易駿搖搖頭。開玩笑,哥總共也就游了兩次,我自己都剛剛才發現,他們上哪里發現我的天賦去?
李伊人有些惋惜:“明珠暗投啊!要是你從小被送進游泳隊里培訓去,說不定你現在都是世界冠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