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駿為什么堅持要考燕京的大學呢?其實這是他老爸最大的心愿,也是上輩子最大的遺憾。因為他生了兩子一女,卻沒一個人能讓他圓夢,到死依然耿耿于懷。
易中行為什么對燕京的大學有這么大的執念呢?這就說來話長了,易中行本是地地道道的燕京人,是作為“下鄉知青”來到濱城的一個普通農村——李家崗村。在這里結識了易駿的媽媽周茹并且結婚生子。后來動亂結束后他就一門心思想回燕京。
這也是人之常情,盡管在這里結婚生子,但是他對這里并沒有歸屬感,一直向往著燕京的大院以及他那幫“頑主”兄弟。從來到這個破地方的第一天就無時無刻不想著怎么離開這里。調動申請上面不批準,他心一橫干脆連工作也不要了,四處送禮打點好不容易弄到了介紹信,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去燕京的綠皮火車……
等他到了燕京才發現,回遷真正的阻力不光來自外界,那個時候返城知青找不到工作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關鍵是他連戶口都遷不過來。為什么呢?老太太把他們家房產證給藏起來了……
那個時代的燕京,要找工作你起碼得有本地戶口,而辦戶口必須得有住房證明和房產證,所以老太太把他們家房產證給藏起來了不肯給大兒子,連戶口本也藏起來,不肯去街道辦事處給他辦居住證——
倒也不是說易駿他奶奶有多自私無情,其實也是沒有辦法。他們家房子本身就是特別擠的那種筒子樓,面積還不到五十平,已經住了易駿他爺爺奶奶,小叔和小姑。
易中行共有兄弟姊妹四個,除了易駿的大姑嫁人了,其他人都住在老宅。平時別說家里來客,就是小姑學校放假回家都得打地鋪,眼看馬上要成年的大姑娘,還和自己爹媽擠一間房睡覺。
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老太太怎么可能同意易駿他們一家子回來?回來之后怎么住?別說奶奶不同意,易駿小姑和小叔也是堅決反對。
而且那個時候爺爺身體不好,根本下不了床。而小叔易中文馬上就要結婚了,如果這個時候大哥一家子搬回來,結婚后他媳婦根本沒地方住,那這門親事肯定黃了啊!
站在奶奶小叔的一面看,這么做無可厚非,可現實很多事情本來就沒什么對錯。從易中天的角度來看就是父母太偏心了,同樣都是兒子,弟弟頂了父親的工作不說,無憂無慮在首都上學工作,甚至即將娶妻生子,走向人生巔峰。
而自己呢?在東北某個犄角旮旯的破農村一呆就是七八年,大好青春就這么荒廢了。好不容易終于熬到頭了可以回來了,連工作都放棄了,結果卻被自己的親人拒之門外。這不是天大的諷刺嗎?
當涉及切身利益的時候,溫情脈脈的面紗被撕開了,每個人都露出了他們丑陋猙獰的一面,母子間激烈的爭吵,兄弟大打出手,最親的親人從此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易駿親爹的故事,令人唏噓不已。但是這件事對易駿他們家的影響是深遠的,首先因為這件事爸爸丟了工作而且還給本地領導留了很壞的印象,導致他很長一段時間根本找不到工作。家里一下子斷了主要經濟來源——
而那個時候剛好是易駿媽媽懷上他的時候,所以那幾年他們一家人活的很苦。到底有多苦呢?那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可以概括的——要知道當時的工資低的令人發指,一個女人拼命工作養著一個大人三個孩子,不言自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