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外網在流傳《悲愴第三樂章》爆炸了的事情,華夏媒體也不逞多讓。對于李云在古典音樂界的橫空出世,著實是賺夠了一大波面子。
以前華夏在古典音樂界的聲音很小很小。
現在呢?
世界前3的鋼琴家都在后悔沒有親眼見證這首曲子的誕生。
還不能說明這首曲子有多么的牛逼嗎?
還有人覺得《卡農》只是一個流行樂手的靈光一閃嗎?
《悲愴第三樂章》給了他們答案。
是才華。
是一個天下無雙的藝術家,迸發出的文明火花。
更有甚者,直接說這首歌,注定會篆刻在音樂史上,乃至于文明史上。
未來的事情沒人知道,但大眾夸張的修飾已經彰顯了這首歌的強大和火爆。
各大協會微博紛紛轉發這消息。
《卡農》牛逼。
《悲愴》牛逼。
華夏古典音樂圈出了一口氣,牛逼。
....
在交流會結束后,李云就已經回到了橫店了。
睡了一覺起來后,發現必經之路上全都是記者。
看這這記者一坨坨的,李云就有點點腦殼疼。
我為什么要裝那個逼呢?
裝逼是爽了,那么代價是什么呢?
代價就是...
被這些記者圍堵到去片場都困難。
李云這一大清早的包子饅頭豆漿油條都買好準備去片場了,沒想到防不勝防居然還有記者在這里潛伏,一下子就跳出來把必經之路給堵死了。
這一次《悲愴》的影響力實在是有些強過頭了。
幾乎全世界都在刷著《悲愴》,甚至連央視音樂頻道的微博都在刷屏,慶祝《悲愴》的誕生。
這一次采訪即使再挑剔的記者都不會放過,各使神通,喬裝潛伏,就為了能夠采訪一下李云。
“您好李老師,對于這首曲子您有什么想說的呢...”
“我能說啥?”
“請問您對這首曲子風靡歐美,甚至于大音樂家都給出高度的評價這件事兒怎么看?”
“這個,我很高興他們能喜歡我的曲子。”
“為什么您會創作出《悲愴》這首曲子?是生活中遇到什么讓您悲愴的事情了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遇到過悲愴的事情,但是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害怕,要勇敢的面對,奧利給...”
“奧利給是什么意思?”
“沒什么意思,請問能借過一下嗎謝謝,我趕著去片場拍戲呢....”
“有相關認識曾經爆料出這一次的音樂會和您的《楚門的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請問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嗯...《楚門的世界》將使用《卡農》作為配樂,感謝國家交響樂團的支持。”
“等一下,您的新電影會使用《卡農》作為配樂?還是國家交響樂團作為配樂?”
“哦...臥槽!飛碟!”
“飛碟?哪兒了...李老師!李老師!”
...
李云費勁巴拉了半天才擺脫那些人的追逐,朝著橫店飛奔而去。
其實此時的《楚門的世界》拍攝已經到達了真正的尾聲。
基本上處于邊角料補拍,然后就可以殺青了,剪輯,配樂拉滿完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