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殿門被推開,一道身影帶著風塵與決絕大步邁入兩儀殿,正是在門外聽的清事情原由的鄒國公張公瑾。
“陛下!臣張公瑾,欠李昊一條命!此等血仇,若需有人代行,臣,愿為先鋒,萬死不辭!”
他臉色還有些蒼白,但眼神卻異常堅定,對著御座上的李世民抱拳,聲音鏗鏘。
“陛下,倭國懸于海外,然,欲取倭國,必先定高句麗!高句麗不平,則遼東不穩,我軍后路堪憂,難以全力跨海東征。”在一片請戰聲中,李靖相對冷靜,他沉吟片刻,左右看了看,上前兩步,緩緩開口。
李世民聞言,微微頷首,李靖眼光和他一樣,當初他也是這么和李昊說的,腦中想著要是外甥在這兒就好了,隨即嘴角勾了勾,目光卻依舊緊緊盯著李靖,似乎在等待他更深的見解。
“哈哈哈~~~”
李靖與李世民對視片刻,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閃,仿佛想通了某個關鍵,竟大笑出聲,笑聲中帶著一絲興奮。
“陛下圣明!是臣一時愚鈍了!賢侄能以仙家手段,須臾之間便將人馬物資運抵涼州,那么……區區倭國,又能奈他何?若能以仙法奇兵,直搗倭國本島,占據要地,斷其根基!屆時,高句麗陷入孤立,我大唐王師再行征伐,豈不如探囊取物,事半功倍?”
李靖此言一出,瞬間將戰略層面提升到了一個高度,利用李昊的穿越能力,實現跨時代的戰略打擊,就問問,還有誰!
李世民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抬手關掉了放映設備,殿內恢復了正常的光線,但那股肅殺之氣卻未消散。
他環視群臣,看著這一張張因憤怒而漲紅的面孔,沉聲道:“今日,諸卿能因后世之痛,而愿為李昊那孩子挺身而出,作為他的叔伯長輩,能做到這一步,朕,心甚慰!”
他話鋒一轉,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然,倭國之仇,深植于那小子心中。若不讓他親自走上一遭,親眼見證,親手了結些許,怕是這口氣,他永遠也順不過來。我們……等著便是。待時機成熟,朕,準他親自去討這份血債!”
群臣正要應諾,一直沉默不語的侯君集,上前兩步,他臉上沒有程咬金那樣的暴怒,也沒有李靖那樣的冷靜分析,只有一種近乎冷酷的平靜。
“陛下,此次涼州之行后,若對倭國用兵,請讓臣跟著李郡公前去。”
他頓了頓,抬起眼,目光中閃過一絲狠厲與決絕,聲音微微壓低:“有些事……李郡公心地仁善,他做不得,下不了手,但臣,做得。”
他用眼神明確地傳達了他的意思,斬草除根,雞犬不留……
“君集,你想好了?此等行徑,后世史書工筆,恐不會容情,你就不怕……”李世民目光如電,直視侯君集,沉聲問道。
“陛下,臣明白,后世史書若是將臣寫得光風霽月,是個謙謙君子,那李郡公……當初也不會那般刻意疏遠臣了。臣,但求問心無愧,為陛下,為大唐,也為……解李郡公心中塊壘,掃清后患!”
侯君集聞言,臉上露出一絲灑脫的笑容,語氣坦然……
“既然如此……那你和那小子說去,看他,用不用你這把‘快刀’。”李世民深深看了他一眼,最終搖了搖頭,言語間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笑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