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喜其趍獲事也。
來方骍祀,以其骍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來方禋祀,則禋祀四方而已。以享以祀,以徧于群神。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師。
洛水有二:其一在宗周,其一在東都。在宗周則《周官·職方氏》所謂“河西雍州,其浸渭洛”是也。在東都則《書·康誥》所謂“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是也。成王欲宅洛者,以天事言,則日東景朝多陽,日西景夕多陰,日南景短多暑,日北景長多寒。洛,天地之中,風雨之所會,陰陽之所和也。以人事言,則四方朝聘貢賦,道里均焉。非特如此而已,懲三監之難,毖殷頑民,遷以自近,洛距妹邦為近,則易使之遷作王都焉,則易以鎮服也。雖然,鎬京宗廟社稷官府宮室具在,不可遷也,故于洛時會諸侯而已。何以知其如此?以《詩》考之,宣王時會諸侯于東都,而《車攻》謂之復古,“駕言徂東”,毛氏曰:“東,洛邑也。”泱泱,適中之水也。水善利萬物,然非適中則或為害。瞻彼洛水而思古之明王,見其地而不見其人也。先王會諸侯于東都,于是爵命諸侯。“君子至止,福祿如茨”者,言能爵命之厚也。韐有奭,以作六師者,使服韋之韐,而作六師,則以討有罪故也。使君子討有罪,則所謂能罰惡也。《周官》:凡有兵事,韋弁服。先儒以為《左傳》所謂“韋之跗注”,是也。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鞞琫有珌。君子萬年,保其家室。
“鞞琫有珌”者,言既爵命,又其賜予備物如此。
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祿既同。君子萬年,保其家邦。
惟能賞善則善者眾,善者眾則莫或為惡,故“福祿既同”,亦并受其福之意。
裳裳者華,其葉湑兮。我覯之子,我心寫兮。我心寫兮,是以有譽處兮。
裳裳者華,蕓其黃矣。我覯之子,維其有章矣。維其有章矣,是以有慶矣。
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乘其四駱,六轡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是以似之。
交交桑扈,有鶯其羽。君子樂胥,受天之祜。
君子所以相樂者,以其有粲然之文以相接;文以相接,則遠于暴亂。豈特人所善哉?天祜之矣!
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君子樂胥,萬邦之屏。
屏之為物,御外以蔽內也
之屏之翰,百辟為憲。不戢不難,受福不那。
戢則不肆,難則不易;肆則放逸,易則傲慢:動不以禮,非所以受福。故戢而難,然后受福多也。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
于其飛,然后畢之羅之,則不取其卵,弋不射宿故也。
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
此詩三言“福祿”,而于“鴛鴦在梁,戢其左翼”,獨曰“遐福”者,君子之于物,取有時,用有節,所以宜其祿,而福之遐尤在乎使萬物得其性也。
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
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有頍者弁,實維伊何?爾酒既旨,爾殽既嘉。豈伊異人?兄弟匪他。蔦與女蘿,施于松柏。未見君子,憂心弈弈;既見君子,庶幾說懌。
“豈伊異人,兄弟匪他”者,非異人而兄弟也。而兄弟又非有他,則宜與之宴樂矣。有他,謂若周之管、蔡然,王雖欲與之宴樂,不得也。今匪有他,而不能與之宴樂,則其咎在王矣。無以為禮,君子弗非也;有以為禮而弗用,是乃君子所非也。“蔦與女蘿,施于松柏”,萬物之性固然,而況于人乎?
有頍者弁,實維何期?爾酒既旨,爾肴既時。豈伊異人?兄弟具來。蔦與女蘿,施于松上。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既見君子,庶幾有臧。
今適不來,尚當速之使來,而不能以恩接之。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爾酒既旨,爾肴既阜。豈伊異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則言弁在首而不知用禮以稱之,則刺之甚矣。“樂酒今夕,君子維宴”,言今夕則不謀來夕之存否。
間關車之轄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饑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