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事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易進而難退,則亂也。故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子曰: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也。人雖曰不要,吾弗信也。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終。子曰:事君可貴可賤,可富可貧,可生可殺,而不可使為亂。
子曰:事君,軍旅不辟難,朝廷不辭賤。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則慎慮而從之。否則孰慮而從之。終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順,則臣有順命;君命逆,則臣有逆命。《詩》曰:“鵲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子曰:君子不以辭盡人。故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是故君子于有喪者之側,不能賻焉,則不問其所費。于有病者之側,不能饋焉,則不問其所欲。有客不能館,則不問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小雅》曰:“盜言孔甘,亂是用餤。”
子曰: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故君子問人之寒則衣之,問人之饑則食之,稱人之美則爵之。《國風》曰:“心之憂矣,于我歸說。”
子曰: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是故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國風》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子曰:君子不以色親人。情疏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之盜也與?子曰:情欲信,辭欲巧。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無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違卜筮。卜筮不相襲也。大事有時日。小事無時日,有筮。外事用剛日,內事用柔日。不違龜筮。子曰:牲牷禮樂齊盛,是以無害乎鬼神,無怨乎百姓。
子曰:后稷之祀易富也。其辭恭,其欲儉,其祿及子孫。《詩》曰:“后稷兆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無筮,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諸侯非其國不以筮,卜宅寢室。天子不卜處大廟。子曰:君子敬則用祭器。是以不廢日月,不違龜筮,以敬事其君長。是以上不瀆于民,下不褻于上。&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