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輕者必以重為依,躁者必以靜為主。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臣者佐也,君者主也。靜為動之主,重為輕之佐。輕而不知歸于重,則失于佐矣。動而不知反于靜,則失其主矣。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算,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善行,“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故無轍跡。“卮言日出,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故無瑕謫。六合之內,萬物之間,不能逃其數,故不用籌算。善閉者萬物不得其門而入,故無關楗而不可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萬物有成理,固有拂其理而逆之者。萬物有常性,固有戾其性而梏之者。萬物有正命,固有違其命而絕之者。圣人惻然于是,惟其所寶之慈以濟之。因其悖于理也,發其塞而通之。因其戾于性也,除其害而若之。因其違于命也,繼其絕而復之。
是謂襲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善人,教不善人者也,故善人,不善人之師。無不善,則不知善之為善,故不善人,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知其榮,守其辱,則守之以謙,虛而善應,故為天下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安于所安,則能去甚。以儉為寶,則能去奢。以不足自處,則能去泰矣。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明則人報之,幽則天報之。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人報之也。“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者,天報之也。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用兵者,不過勝而已。故曰:“善者果而已。”果者,勝之辭也。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