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云對于吳建國的話,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所謂官樣文章、官樣數據,在他的認知里,是不少單位經常的事情。
公安部門倒是還好,一些政府部門更喜歡在數據當中注水作假。
數據造假也有講究。
憑空直接修改數字的手段太過低級,也很容易露出馬腳,因此必須玩點花樣。
而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則是數據作假的重災區。
有些地方過去的年度數據里面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都大于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簡直讓人難以想象。
根據沈青云的了解,這其中一種情況是地方政府和投資者私底下簽一個合同,投資金額、投資年度等數據都由地方政府自己隨意填寫,投資額往往是實際投資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項目連有都沒有,虛報投資項目,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對投資數據的要求是每年都要增加,報上去后無論落實與否數據都降不下來。
甚至于,為了保持投資增速,還連年追加。
再就是招商引資方面的作假了。
招商引資一直以來是地方政府重點關注的指標,因為外資的引入往往還伴隨著國外先進技術、管理、設備等,容易成為地方政績的亮點。
主要造假方法一種是地方政府將人民幣匯到港島或其他境外,注冊成立殼公司,然后將人民幣轉成港幣其他外幣,再匯回本地作為外資進行投資,其中的匯兌損失則由地方財政局負責。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成立引資專項基金,實際上是應對匯兌風險的資金池。
還有就是直接買外資,政府花錢請外商注冊成立殼公司,或者有專門中介公司,一段時間后把資金轉走。
另外,一方面就是進出口數據造假,主要做法是出口企業讓物流公司的貨柜車不停變換牌照,反復進出關,同一批貨物多次報關通關,虛增出口額,同時騙取出口退稅。
尤其是在保稅區,由于區內關外的政策優惠,這種做法實施起來更是簡化便利。
某些地方的物流公司甚至已形成成套的業務模式。
至于財稅方面的造假手段那就更多了,沈青云之前在地方工作的時候,就曾經聽說過類似的案件。
之所以一些地方會選擇在稅收上面做手腳,是因為稅收收入是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
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征收過頭稅。
說白了就是預收一年或者幾年的稅款,或者利用各類名目加重當年的稅收。
另外一種常見的方式是利用稅收空轉達到虛增財政收入的目的。
稅收空轉主要是指政府通過預征稅款、實行完稅獎勵、無償出借財政資金給應稅單位繳稅的做法。
實際上是,資金以稅款的名義經過納稅人、銀行、稅務局、財政局周轉一圈后,又回到其原始位置的周轉活動。
第三種就是構造虛假交易,例如兩家國企進行一筆無實質意義的賬面土地交易,錢從政府的左口袋進,右口袋出,但是這個過程中產生了稅收。
為什么后世很多地方的稅務局,對于個人所得稅退稅非常抗拒,就是因為按照規定,這個退稅的一部分是從地方財政出的,他們不愿意花這個錢。
只不過。
沈青云還真沒想到,這云山市公安局的這幫人,膽子竟然這么大,敢在刑事案件的破案率上面弄虛作假。
但仔細想想,這倒是也很正常,畢竟對他們來說,除非是省廳下來調查,否則誰會管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