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徐遠航同志的‘有限拓展’原則,可進一步細化為‘區塊化漸進接觸’策略!”
“其核心在于:制約我戰區拓展的真正壁壘,并非在地理層面,而是在于盤踞在地理之上的各大周邦官方勢力,他們才是真正具備實質威脅能力的主體!”
聽到這里,顧承淵微微頷首表示認同,中州戰區發展到了如今這個地步,除了官方,民間勢力幾乎跟路邊的野草沒什么區別。
縱觀全國,唯一忌憚的也就是手握‘核平力量’的官方了。
看到顧承淵點頭贊同,海軍司令陳海濤中將不由心中一喜,而后深吸一口氣繼續道:
“因此,我建議:將‘秦嶺-淮河’以南非周邦控制區,按周邦戰區勢力范圍切割為四大戰略板塊——中部戰區(鄂省)、南方戰區、東方戰區、西方戰區。偵察重心應從‘地理覆蓋’轉向‘戰區級力量感知’!”
“當前四大板塊中,我戰區僅與南方戰區建立穩固互信關系。其余三方(中部、東方、西方)仍處于戰略迷霧區,亟待破局!”
“據此,我提出‘區塊化接觸’三原則:
第一,目標聚焦:偵察資源優先投入單一未接觸戰區!
第二,接觸即偵察:以情報滲透、信號截獲、邊緣地帶巡邏等方式,同步完成偵察與初步接觸;
第三,階梯推進:單板塊達成‘基礎互信建立或威懾平衡’后,再啟動下一板塊,絕不同時開辟多戰線接觸!”
“如此,既可避免多線刺激引發周邦全域警覺,又能將有限情報力量精準錨定最具破局價值的戰略方向!”
“在這里,我建議咱們第一個主動偵察的目標為西方戰區!”
“西方戰區?說說原因!”聽到這里,顧承淵語氣不置可否。
“報告首長,我將西方戰區列為首要關注方向,主要是基于以下兩點戰略考量:
“第一,從戰略威脅評估角度分析,西方戰區踞守周邦西部疆域,該區域因地理環境特殊,受末世沖擊效應最弱,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其武裝力量體系保存最為完整。”
“尤為關鍵的是,西北地區聚集著大量軍事工業集群,其中核工業設施的戰略威懾能力突出。上述因素疊加,使西方戰區在‘秦嶺-淮河’線以南區域形成對我戰區最具現實性的潛在威脅。”
“第二,基于地緣控制優勢,我戰區當前已穩固掌控夜、渝兩省戰略要地,實質性切斷了西方戰區與南方其他戰區的聯系,戰略隔離帶已然成型!”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與西方戰區發生武裝沖突,我方也有很大概率能將西方戰區悶殺在周邦西部疆域,以此規避連鎖反應風險,避免陷入多線應對的被動局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