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西方戰區司令員衛靖方的語氣甚至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懇切’:
“否則一旦中州戰區失去耐心,或者認為我們西方戰區沒有能力保障能源供應,他們可能會采取更直接的方式!”
“到那時,你認為你還能守住這些油田嗎?建設兵團的結局又會如何?”
衛靖方的這番話,半是解釋,半是威懾。
將意外事件輕描淡寫歸咎于失誤,同時將話題強行拉升到戰略層面,用中州戰區的巨大陰影和緊迫的時間表,來碾壓秦岳的憤怒和質疑。
屏幕那頭,秦岳胸膛劇烈起伏,臉色鐵青。
他死死盯著衛靖方,試圖從對方臉上找出哪怕一絲一毫的心虛,但他看到的只有深不見底的冷靜和一種近乎冷酷的務實。
衛靖方沒有否認部隊的存在,甚至間接承認了部署,但卻將其賦予了“防御”和“保障通道”的性質,并捆綁上了中州戰區的戰略需求。
憤怒依然在燃燒,但一股更深的寒意卻從秦岳和兵團一干核心領導的脊椎升起。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他明白,衛靖方說的是事實,中州戰區的存在,改變了一切。
繼續硬扛下去,最大的可能不是保住油田,而是引來毀滅性的打擊。
對于這一點,哈密事件早有預演,他毫不懷疑在利益足夠的情況下,對方會再來一次...
會議室內陷入了更長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建設兵團的其他領導們也不再激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重的、權衡利弊的壓抑。
衛靖方也不再說話,只是靜靜地等待著,他知道,最后的決定權,在經歷了這番驚濤駭浪后,已經不在言辭的交鋒,而在于對方對殘酷現實的最終認受。
正在這劍拔弩張、空氣近乎凝固的危急關頭,西方戰區這邊的加密通訊信道也突然響起了急促的提示音。
一名作戰參謀快步走到司令員衛靖方身旁,俯身低聲但清晰地匯報了剛接收到的最高優先級信息。
衛靖方目光微凝,側耳傾聽,隨即臉上難以抑制地掠過一絲復雜的神色。
他緩緩抬起頭,迎向屏幕上依舊怒容滿面的新省建設兵團兵團長秦岳:“秦兵團長,我剛接到通報。”
他刻意放緩語速,確保每個字都清晰無比:
“中州戰區委任的西北駐軍司令部主要指揮員,李坤少將、于正國少將,已于三十分鐘前,率指揮梯隊及先遣人員,自夜省龍堡戰略空軍基地起飛。”
他略作停頓,加重了語氣,報出的數字如同重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
“此次轉場,由48架運-20大型戰略運輸機組成主力編隊,執行人員裝備投送任務。另配備12架殲-16重型多用途戰斗機,提供全程護航。”
....
ps:最近太忙了,又累時間又緊,所以有時候不能三更,但能三更一定盡量三更...
我也跟群友說過最近的生活狀態,確實是不可抗力,之前說的三更也不算畫餅,因為確實努力在做了,只是有時候一忙確實沒時間、也累得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