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生有些失望。
聽起來道種數量不少,與自己家鄉元寶寨比,大大超出,甚至達到了五到六倍之多,當然這里邊情況不一樣。
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與元寶寨的道種大部分都外出尋求道途,留在村寨中的不多有很大關系。
不像這邊宗門稀少,這些道種不管是否悟道成功,都只能留在了本地。
同樣這也帶來一個情況,那就是道種煉氣成功的比例也比較低。
“至于說其他村寨的情況其實和我們差不多,多者如薪火集,道種接近二百人,但是煉氣成功的大概有五十人左右,可基本上都是煉氣初段和中段,煉氣高段的只有區區七人,……”
“近百年來,據我所知,我們整個大土圍子,大概就只有兩個筑基成功的,一個是投入天鶴宗門下,還有一個已經多年未曾回來,據說是投入到了大趙云龍宗,據說在沖擊紫府了,但也只是聽說,……”
陳淮生默默點頭,對于一個擁有七八萬人,幾乎能趕得上小半個蓼縣人口的地方,百年時間出了兩個筑基,委實寒磣了一些。
像蓼縣,陳淮生也知道,百年時間里起碼也出了十個以上的筑基。
而且以陳淮生的觀察,河北之地,這滏陽道,靈氣濃郁甚至比弋郡更甚。
像臥龍嶺這塊福地,絲毫不亞于朗山蟠山。
加上妖獸帶來的巨大威脅,使得這一地區的道種們其實具備了比弋郡更好的破境悟道條件。
但其悟道成功的幾率,卻遠低于蓼縣這種偏遠小縣。
這只能說明這些地方散修和異修當道,給本地在仙道求索上的傳道授業制造了巨大缺陷,使得本地良好的人才資源都被荒廢了。
不過現在這些成年的道種或者修士,對重華派來說意義不大,陳淮生關心的是那些尚未滿十四歲的先天道種,這些才是下一步重華派招收弟子的目標。
當然,如果在三十歲以下,顯現出了良好天賦的修士,也會納入重華派的考量。
不過從陳淮生看到的這群人里,基本上都是三十歲以上的,這讓他很是失望。
相較于陳淮生關心大土圍子中的道種人才,陳松則更關心大土圍子這一帶的靈田靈地以及礦脈出產。
大土圍子算下來也有數百人的道種,這些道種所需靈食都基本上依賴于沿著山區這一線的零碎靈田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