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到覺得沒什么,修真界的法訣要義大同小異,更多的對大道之術的各自理解,這千百年來靈修何止千萬,對道術之義的理解也是百花齊放,有相同相似的也再正常不過了。
你要說你照抄或者偷竊哪一家的道義,無人會信,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你拿到的東西是否就適合你自己,或許人家靠著這一經義就能上達通天,修煉成道,你那這就是走火入魔身死道消也未可知。
所以這種去偷竊別家經義的情況極為少見,而各家宗門其實也并不禁止一些經義擺在書齋書鋪中售賣,相反還有一些大家更希望將自己的經術要義傳播更廣一些,最好能夠見到自己所悟究竟還有哪些可以拓展突破,相當于是用別人來做嘗試。
歸根結底還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在修煉路上更多的還是要自己的悟性與自身的稟賦相結合,即便是師尊也只能起到引路作用。
但對陳淮生來說,這個情況就不同了。
因為自身的特殊經歷帶來了自己的體質稟賦與其他人截然不同,鼎爐的出現和神識內感使得他對自己的稟賦有著超乎尋常的了解和理解,他很清楚自己的根、骨、經、髓優劣何在,也清楚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補短添長,甚至對如何來做到這些都有路徑,所以他現在最缺的就是能補短增長的具體經訣。
不是自己知道自己短板強項是什么就能補短添長的,無論是靈根還是道骨,抑或經脈、血髓,你要滋長,健固,舒壯,凝厚,都需要具體的法訣經義來有針對性的修煉才能做到,同樣也需要各種屬性不同的靈植靈材來配合滋補,才能做到做好最快。
重華派中的法訣經義陳淮生早早就梳理出來一些,但是他發現重華派中傳統的基礎性的修行經訣更多。
也就是說,重華派中更側重于從一入門就開始常規傳統性的修行章序,對于具體的、個性的、特定時期的、特殊稟賦修行的專門法訣經義卻很少。
這也是中小宗門的通病,那就是注重夯實基礎,同時看重整體修行水準的均衡發展,對于特別稟賦的人才更多的是通過專門個別指導來實現提升,所以這種修行法訣以文字文檔的方式留存下來的就很少了。
而像超級宗門或者大門閥世家的情況又有不同,它們歷史悠久,而且宗門內每隔幾十上百年就都會涌現出一批絕才驚艷的人物出來,所以它們對這種人才的培養調教更有經驗。
而這些人在自我成長過程中也會有針對性就自己的情形撰寫相關的法訣經義,這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幾千年中自然就浩如煙海了。
陳淮生需要的就是這些東西,他可以迅速瀏覽而過,擇其適合自己的,甚至也能替自己身旁人通過神識來探析其根骨經髓,才替她們物色一二適合之訣。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