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生并不太在意可能針對自己的暗查,事實上在確信西唐方面肯定會懷疑自己的“恰巧”出現之后,他就定下心來了。
既然不打算馬上離開,那就安安心心在元寶寨住下來,一邊好生培養調教這幫元寶寨的子弟,一邊也開始嘗試修煉宓少華交給自己的這一批經訣。
只有這樣毫無顧忌地培養弟子,自己也擺出一門心思修行的架勢,才能釋去這些暗中調查觀察自己的西唐人疑心。
“入道之悟,貴在感觸,平心靜氣,意境思遠,要體悟這一點,各有各的緣法,你們不必去問別人,或者學習別人,感悟一道,千人千境,絕無一樣,……”
對于這幫子弟來說,最難的就是入道了。
靈頂不開,便是把混元訣背得再順溜,也是枉然。
讓他們熟悉混元訣,其實也是讓他們能借助道訣中的某些經義理解領悟,進而能觸及到自身感受,看看能不能靈犀一點。
“在悟道入道之際,你們不必拘泥于某一種方式,可以打坐冥想,可以徜徉溪畔,可以漫步山林,可以似睡非睡,可以對酒當歌,可以撫琴唱曲,可以拔劍妙舞,一切盡可能由著自己的心境松弛舒暢來,……”
“至于說,什么感覺才是入道悟道了,我只能說無須刻意去追求,當悟道入道之時,你自然就會明白那種狀態和其他截然不同,你也就明白其中奧妙了,我解釋你也未必能領會,而且感覺也不盡一致,……”
陳淮生沒有給他們講述多少玄奧理論,他把自己當初入道悟道時的狀態作了一個介紹,也談到了自己入道悟道時的不經意。
“悟道入道,最為關鍵的就是順其自然,在最不經意間,你越是放松,你越是讓自己心鶩八極,神游萬里,你就基本上只差那隨意的一步踏出了,……”
陳淮生力圖把這樣一場指導變成一個午后愜意小敘,當成一個大家都可以在半夢半醒間的交流。
只有在這種狀態下,自己隨心所以地表現出來的這種松弛感才能影響到他們,也讓他們明白什么狀態才是入道悟道的最佳狀態。
幾乎每一天都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候來教授這幾位寨中子弟,陳淮生盡可能地讓他們可以進入他們自己的松弛狀態,只有在這種狀態下,他們才能充分感受和觸及到入道的門檻。
他也盡可能地將自己的感悟描繪出,但這其實作用不大,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
在指導眾人學會感悟之余,陳淮生更多的心思還是放在了自己的修煉上。
每日指導的時間很短,更多的還是聽取他們的一些疑問和好奇,陳淮生也不厭其煩,反正現在也不能離開,不厭其煩地描述自己的體味,總會有所收獲。
《玄木長生經》是宓少華給陳淮生這么多冊書中大概是最有意義的了,這本功訣更好地敘述了如何將修行與自身成長所吸引。
《元鼎固神法》和《云和歸元洗骨術》也頗有見地,陳淮生每日里都要花上兩個時辰來慢慢習練和體悟其中奧秘,每理解更成熟一步,都能感受到內心中的喜悅。
一晃就是十多日過去了,陳淮生現在反而有些喜歡現在的這種狀態了,無憂無慮,輕松愜意,也沒有其他特別的約束,徜徉在飛奔中,可以把自己身體中每一處的感受發揮到極致。
筑基六重在陳淮生不經意間就重返了,甚至沒有經歷什么特別,就這樣猛然回首,啊,晉階恢復了。
第四十日。
當陳淮生看到陳桂生似乎飄飄悠悠地走出來,整個臉上都沉浸在一種玄妙的境界中,陳淮生心中終于一定。
入道悟道了。
陳桂生甚至找不出合適的語言來描述他自己的這種狀態,只知道,當他無意間一腳踩在了溪水中,那沁人心脾的冰涼刺激從足尖一直延伸到背心,然后闖入到百會穹頂,陡然間,整個全身上下肌膚毛孔打開,宛如出生嬰兒懸停在空中,任由四面來風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