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品種很多。
不同品種的米,有的顆粒大,有的品種顆粒小。
所以同樣一斤米,米的數量是不同的。
就算是同一種品種的米,因為種植的地方、光照時間、水、肥、種田之人的用心程度等等方面的原因。
也同樣是米粒大小各不相同。
不過此時,梅殷所弄的這米,卻是從同一個袋子里面弄出來的,差距不是太大。
可以用這樣的辦法,來說明問題。
梅殷將這一斤米,給倒在了第七個方格里。
開口道:“后面的太多,太麻煩了,就把零頭舍去,只把一斤米算做有兩萬的粒米好了。
這樣算的比較簡單。”
他說著,望向朱元璋,征求意見。
朱元璋顯得有些發愣。
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
聽到了梅殷話后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點了點頭。
梅殷便接著道:“那第八代的話,就有八萬一千九百二十個人。
算成米的話,差不多四斤一兩”
說著,就動手從米袋子里,稱出四斤多的米,倒在了第八個格子里。
“第九代的話”
梅殷說著,在這里迅速進行心算。
而之前時,還在那里跟著心算的李景隆。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徹底放棄了心算。
一方面是覺得這個數字,實在是太大了。
心算著太吃力。
另外一方面則是,他費勁心思的在這里心算,還沒有徹底的算出來,這邊二姑父便已經說出了結果。
差距著實有些大。
所以還是直接等著二姑父給出數字來的好。
省心省力,又能免受打擊。
“第九代的話是,三十二萬七千六百八十人。”
在梅殷說出這個數字后,朱元璋的嘴角抽動了一下。
梅殷把相應數量的米,稱出來之后,倒到了第九個格子里。
到了現在,這十六斤多的米,已經能把這第九個兩尺見方的格子給堆滿了。
“那么到了第十代時,就是”
朱元璋,寧國公主還有李景隆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梅殷的身上。
等待著他說出結果來。
甚至于包括站在不遠處,在那里裝木樁子的劉英,都忍不住的抬起頭來。
看著梅殷,等待著從梅殷口中得出一個數字。
一個肯定大的很嚇人的數字!
“一百三十一萬,零七百二十人!”
等待了片刻之后,梅殷說出了最終的結果。
當他說出這個數字之后,場面頓時又一次變得寂靜的嚇人!
在場幾人,很明顯都被這個數量給嚇到了。
張口結舌。
唯有梅殷沒有受到影響,還在這里動手稱米。
這一次,他不再是從袋子里面往外舀米進行稱重了。
而是直接稱那大半袋的米。
稱量之后,從中舀出了七八斤米。
剩下的連同袋子,都給放在了第十個方格內。
袋子里的米,也沒有再往外倒。
因為倒出來的話,那個兩尺見方的格子,顯然已經容納不下這六十多斤的米。
“到了第十一代,每個人還假設他們平均生四個兒子,那么就是五百二十四萬兩千八百八十個人!”
說罷之后,梅殷伸手拍了拍,顯得有些呆滯的李景隆。
讓他和自己一起到屋子里面,抬出來了幾袋米,稱重之后,將其摞著放在了第十一個方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