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活著的話,卻還能看住一部分的淮西勛貴。
這些人今后,就算是不對他特別的尊敬。
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參考他的意見的。
李善長這人,算是半個文人。
哪怕在元朝時參與參加科考的落了榜。
可也算是個文人了。
只要是文人,那么在很多事情上,他做事就會左右衡量。
不會不過腦子。
在很多方面,就算是真的準備下手了,也會留有余地,斗而不破
當然,這是好聽的。
說不好聽的,那就是這些文人,本質上而言,大多都帶有妥協性。
是軟蛋!
不會腦子一熱,就干出諸多的事情來。
要不怎么有句話,叫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淮西勛貴不同。
里面的很多人,都是大老粗。
考慮的沒有那么多。
又是帶兵打仗,一路廝殺過來的人。
最是囂張跋扈,難管!
有些時候,做事情根本不去多想后果,腦子一熱就做了,這樣的人才最是難纏。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把李善長留著,還是挺有用的。
至少不會讓那么多人走極端。
讓李善長替他們思考,要比讓他們那些人,自己動腦子思考來的更好。
這個時候,李善長其實已經變成了,咱們這邊加在淮西不少武將身上的一道繩索。
能夠通過他,約束住一部分人,不讓他們走上極端。
手中權勢過大的李善長不好,死掉的李善長,也不是好李善長。
如同現在這樣,半死不活的李善長,才是最好的。
而且,胡惟庸這家伙通過了這次的事,也一下子獲得了很多的好處。
今后肯定是要起勢。
留著李善長,就能夠給他形成一個不小的障礙。
不至于讓李善長這留下的諸多力量全部,都到他那邊去。
咱們這邊,此時要是一股腦把李善長也給解決了。
那對于胡惟庸而言,就太便宜他了!
對于咱們而言,也并不太美妙。
等于說是咱們這邊動手,處置了李善長這個張狂之人后,馬上就又動手親自扶起了一個李善長。
甚至于要比李善長更為膽大包天,肆意妄為。
這事兒,不是太好。
還是先將他給留下吧。
等到他該死的時候了,再讓他去死也不遲!
左右不過是一個被拔了牙的老虎而已!”
朱元璋緩緩的說出了,他對于李善長的考量。
一般而言,朱元璋是不太喜歡,這樣長篇大論,與人說事的。
不過那要分對誰。
對太子朱標這個好大兒,那在不少的事情上,朱元璋都想要給自己家標兒,仔細的說一說。
結合著實際的情況,把該有的道理,講給自己標兒聽。
在培養朱標這件事情上,朱元璋向來都是不遺余力的。
把一些應該懂的道理,掰開揉碎了講給自己的標兒聽。
對于朱標,朱元璋從不藏私。
聽到自己父皇,說出來的這一番話后,朱標思索了一會兒,點了點頭。
他能夠理解,父皇為什么會這么做。
事實也正是如同父皇所說的那樣。
當了皇帝,有很多事情都不能隨心所欲。
尤其是在大事上,需要的權衡一點兒都不能少。
治理國家,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而事實情況,也確實如同自己父皇所說的那樣,一個半死不活的李善長。
要比死了的李善長更好。
至于說自己父皇,之前所說的準備讓胡惟庸越來越囂張跋扈。
然后再動手把胡惟庸,連同丞相制度,一起給滅掉的打算,和父皇此時留著李善長,讓其保持一定的實力,不讓胡惟庸將李善長的所有勢力都給吃下,有沒有矛盾?
這事情在太子朱標看來,其實并沒有什么矛盾。
讓胡惟庸越來越囂張跋扈,不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