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在,火炮可以說在和北元作戰上,完全用不上。
不僅用不上,甚至于還成為了軍隊的累贅。
不僅是打北元王庭那里
就算是在今后收復西南那邊,火炮的用處也同樣不是太大。
西南那邊道路崎嶇,天氣悶熱難行。
很多地方都是天險。
沒有太正經的路。
只是人走就特別的困難了,更不要說那沉重無比的火炮了。
帶著這些東西來行軍,簡直不要太困難。
甚至于可以說,根本就行不通!
所以這火炮能到今天的這個地步,其實就已經算是到頭了。
再往后接著進行發展,沒有了太多的必要。”
劉伯溫說出來他對火炮的見解。
聽到劉伯溫所說出來的話后,梅殷一時之間,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了
劉伯溫是不是聰明人?
這點毋庸置疑。
這是個一等一的聰明人。
從他在歷史上留下來的名聲,干出來的一些事。
還有梅殷都沒事想著往他頭上扣鍋,把一些不好解釋的事兒,都扣到他頭上的舉動里,就能夠看得出來。。
劉伯溫的名聲和智慧,確實沒得說。
但是這個時候,卻從他口中聽出聽到了這樣的話。
怎么說呢
只能說,這就是時代的局限性。
要是把自己放到這個時代,不知道后世的諸多事情。
單純以土生土長的大明人目光來看的話,也會覺得劉伯溫所言并非沒有道理。
不僅是有道理,而且還是特別的有道理。
火炮到了現在,對于大明而言,已經是沒有了什么用武之地。
沒有哪里的敵人,值得他們用火炮轟。
或者可以用火炮去轟。
在這種情況之下,自然而然,也就沒必要去發展火炮,弄這種笨重的大家伙,做著出力不討好的事。
但從后世而來的梅殷卻很清楚,火炮這東西,必須要發展。
不發展可不行。
熱武器才是正途,冷兵器終究有限制。
只要把熱武器,盡可能的,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
便可以徹底的解決北方的問題。
能夠讓那些能征善戰的人,變得能歌善舞。
哪怕遭遇了再大的災難,凍死了再多的牛羊,也不敢再揮兵南下,進行劫掠。
按照老傳統打草谷。
把屬于他們的災難,給轉嫁到南面的眾多華夏百姓身上去。
也是在聽了劉伯溫所說的這話后,梅殷意識到,在這些在一些事情上。
自己當真是任重道遠。
連劉伯溫這當聰明人,尚且如此看待火炮。
其余人就更加不用說了。
想要在大明,推動火器大發展,很多人的思想觀念,需要進行一個特別大的改變才行。
只有這樣,才能夠把一些事兒,給做好。
不過他也清楚,雖然有些觀念看起來不好扭轉。
那全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新型的火炮。
很多人在看待問題上,其實都特別的現實。
在見到了這東西真的好用了。
那很快就會在這事情上,心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前提是他能夠把相應的、好用的火炮給弄出來。
讓人看到效果。
這樣的話,很多事兒還比較好做。
通過劉伯溫的這番話,梅殷也明白了,為什么大明的火炮技術,會停滯不前了。
根本性的原因,還是因為北元敗退的太快了。
老朱拿下天下的速度,也太快了。
沒有什么堅城,可供大炮轟擊了。
如果這場戰斗,能夠再多持續個十年八年,只怕大明的火炮,十有八九會有一個不小的提升。
如此想著,梅殷就順理成章的又一次,陷入到了呆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