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就是自己不敢擔南遷的罵命,僅此而已!
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這等心性,當什么皇帝?
——三月初三日,出征在外的李建泰,也上疏請求南遷。
并愿奉太子先行。
朱由檢召見群臣議論,依然分歧很大。
光時亨甚至說,太子先行是模仿唐肅宗即位靈武的故事。
但在談到戰守之策時,諸臣集體沉默。
朱由檢先是重申國君死社稷。
再看到諸臣集體沉默后,拂袖而起,斥責: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
“呸!”
朱元璋忍不住賠了一口。
對于自己這個子孫,是越看越不順眼了。
作為一個皇帝,他是怎么有臉說出這種話
他還覺得委屈?
作為一個皇帝,在這種時該怎么做?
那不是應該他站起來指揮眾人的嗎?
結果到了這等危機時刻,反倒還在那里想著什么虛名!
還想要等著百官站出來來做事兒,先開口。
也不看看,他在此之前都殺了多少的大臣。
在這等時刻里,朝廷哪里還有什么敢言之人?
這就是個妥妥的亡國之君!
以勤政而亡國之人,也算是前所未有!
——月初四日,朱由檢封遼東總兵吳三桂為平西伯。
平賊將軍左良玉為寧南伯。
薊鎮總兵唐通為定西伯。
鳳廬總兵黃得功為靖南伯。
其余總兵也都有升遷。
與此同時,朱由檢決定放棄寧遠。
征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率兵入衛。
又征調唐通、劉澤清率兵入衛。
結果劉澤清不奉詔,在劫掠臨清后南奔。
吳三桂手下雖有五千精兵,但因為要內徙關外軍民,拖慢了速度。
只有唐通的兩勤王軍及時趕到,被派去守居庸關。
三月十五日,居庸關破,唐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的先鋒抵達京郊,陷昌平,焚皇陵。
崇禎大驚,隨后就便開始尋求守城之策……
幾個畫面閃過之后,之后,朱元璋看了崇禎下達了募集銀兩守京師的命令。
并且,在進行募集之前,他還做了一個很樂觀的估算,覺得至此國破家亡的時刻,必然能夠募集到很大一筆錢用來守京師……
但是,在真正開始進行募集后,發生了種種跡象,卻又一次讓朱元璋情緒出現了很大的波動——
崇禎帝關系最近的外戚,就是他的幾位老丈人。
周皇后的父親周奎、田貴妃的父親田弘遇、袁貴妃父親袁祐。
崇禎想讓他們三人給帶個頭。
因為相比文武大臣,他們外戚的命運與皇帝休戚與共。
按理說他們應該極力支持皇帝女婿才對。
崇禎雖然對文武大臣刻薄,但對他們外戚來說,可是待遇不錯。
袁佑為人一向是膽小謹慎,凡事不冒頭。
田弘遇為人驕縱,周奎則是生性吝嗇,庸碌無為。
但不管怎樣,三人在捐款一事上,能夠達到驚人的一致,就是:沒錢
崇禎的正牌老丈人周奎,他原先是一普通老百姓。
天啟六年,他女兒被選為還是信王的朱由檢當王妃。
明朝的妃嬪出身都不高,他沾了女兒的光。
被授予南城兵馬司副指揮。
朱由檢即位,升為都督同知,后又升為右都督。
崇禎也把周家的舅哥一同升為都督同知。
周皇后兒子被立太子后,周奎被封為嘉定伯。
靠著身份便利,周奎迅速積攢了巨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