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官羅列罪名乃是拿手好戲,要命的是他倆羅列的那些罪狀確實也是孫星云干過的,實錘了。
比如,在國信所著蟒袍的舊賬又被翻出來了。與遼使在樊樓稱兄道弟勾肩搭背的事、還有一些陳芝麻爛谷子的舊事,偷看寡婦洗澡之類的事全都搬了出來。
其實最近孫星云低調的很,倆人實在抓不住什么把柄了,又把他以前那些臭史給抖出來了。
什么偷看張寡婦洗澡,那個誰忠勇侯藏在貓耳朵巷子新納的小妾院子里曬得香帕抹胸被孫星云盜走拿到大街上顯擺、斗蛐蛐輸了把對方腦袋開瓢的事不一而足說了個沒完沒了。
朝堂上忠勇侯聽的臉上是青一陣白一陣,牙齒咬的咯咯響。那次若不是孫崇文給了兩處鋪子才擺平這事,忠勇侯早就打將上門來了。
這么一個混蛋玩意兒,有什么資格任管勾官一職。
有人一挑頭,朝臣們登時炸了鍋,皇帝趙禎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孫崇文更是羞愧的無地自容,朝堂如同菜市場。
誰知就在這個時候,殿尾一人站了出來:“陛下,大遼使者此次入京實為歲幣而來。多虧孫星云從中斡旋,如今遼使已應歲幣減半,想是孫星云之功不可沒。古人有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孫星云既然已經痛改前非,又如何做不得這國信所管勾?”
眾人回頭一看,一個年紀不大的家伙拿著笏板筆直的站在堂下,此人言語清晰,談吐得體,正是大理寺評事包拯。
御史中丞胡文靜大怒,你一個小小的大理寺評事,有什么資格在朝堂上大呼小叫。
“你是誰,叫什么名字?”
胡文靜認得是包拯,他故意這么問,就是想給他難堪。
包拯面不改色:“下官大理寺評事,包拯。”
胡文靜冷笑一聲:“哼,一個小小的評事,如何入得大殿在朝堂上吆五喝六。”
“是朕讓他來的。”趙禎冷冷的道。
原來這大理寺評事不過區區九品官,是沒有資格入朝聽政的。是孫星云上書,說此人可堪一用,若是大遼答應歲幣減半,則大宋需同樣派使者入遼。
包拯早就對歲幣一事不滿,他昂然道:“國家每年向契丹交納歲幣,不是抵御戎人的計策,應該操練軍隊、挑選將領,致力于充實邊境守備。孫星云能為朝廷節省一半歲幣,實乃功不可沒。”
此言一出,群臣跟著紛紛點頭。這敗家子不管人品如何,他可是真的讓大遼歲幣縮減了一半。
孫星云之所以推舉包拯,是因為歷史上慶歷五年八月,包拯擔任契丹正旦使,出使遼朝,完美的完成了使命。
這次蕭太后若是同意歲幣減半,包拯需隨從蕭也賴一行入大遼回禮。思來想去,孫星云覺得包拯是最佳人選。這件事,他便在皇帝趙禎面前舉薦了他。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