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勢力錯綜復雜,即便是孫星云,有時候都得夾著尾巴做人的。
楊景宗,此人更是來歷不凡。他是楊太后的從父弟,何解?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親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輩男性為從弟,若不共祖父則為從祖弟,若共祖父則為從父弟。從父弟與自己的親疏遠近比從祖弟與己的近一些。對立稱謂是從兄。今世將從弟、從兄合稱為從兄弟。
從父弟,指的是父親的親兄弟的兒子,即伯叔父的兒子,即父親的侄子,又稱堂弟。
囂張吧,這楊景宗竟然是楊太后的親堂弟。也是楊懷敏的堂叔,這一系,都是楊太后一族的外戚。
對于楊太后,趙禎一直心存感激和內疚的。趙禎初即位時,尚且年幼。太后劉娥對趙禎管束嚴厲,動輒以禮法約束,而楊太后則對趙禎是恩勤備至。趙禎經常被風痰之癥困擾,劉娥下令不許給趙禎這個小皇帝蝦蟹等海鮮吃,楊太后則私下讓人弄來給趙禎吃,并說“太后何苦這樣對待小孩子?”趙禎因此親近楊太后,而有些怨恨劉娥。
后來因為楊思臣、楊懷德事件,楊太后駕鶴西去。趙禎對于楊氏一族的外戚,都很是重用。這個楊景宗,楊太后薨天,他遷成州防御使,出為兗州總管,改天雄軍副都總管。劉娥與楊太后二后升祔太廟,趙禎感念兩位太后的養育之恩,故特拜景宗徐州觀察使,給留后奉。
可以說,楊景宗就是因為楊太后的關系,至今仍然被趙禎恩厚的照顧著,升為了徐州觀察使。這次他來京述職,顯然又是要升官了。
楊懷敏狗一般的躬身道:“回娘娘的話,堂叔早想結識娘娘,怎奈一直無緣。這次來京述職,若能得娘娘教誨,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張貴妃,雖然她在趙禎這里恩寵無上,可在朝中并無多少支持者。是以張貴妃早就想拉攏一下那些朝官了,可她畢竟是后宮嬪妃,無法明目張膽的與前朝臣子接觸。這楊景宗深受官家器重,正好拉攏一下為己所用。
而楊氏一族的外戚,自從楊太后薨天以后,他們也急需尋找一位后宮靠山。而張貴妃在后宮中的地位楊懷敏是一清二楚,本著互相拉攏利用的目的,于是,雙方一拍即合。
“嗯,若他來京再說吧。”張貴妃的聰明之處在于,她并沒有立刻答應。因為她也知道,楊氏一族是什么目的。就是想讓自己做他們的靠山,這事答應的太快不免被對方瞧的小了。
楊懷敏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娘娘萬安,奴婢替小叔謝過娘娘了。”
楊景宗來了,來京述職的他很快經楊懷敏的牽線,搭上了張貴妃這條線。不過,最終,張貴妃接見了他。
身為后宮嬪妃,是無法和臣子直接見面的。是以,在宮中宣召的張貴妃面前隔了一條簾子,彼此面目無從的得見。楊景宗跪在地上,磕頭施禮:“臣楊景宗,拜見貴妃娘娘!”
這是大宋朝,除非正式場合。見了皇帝都無需下跪行禮的,比如孫星云,每次到文德殿都是躬身施禮。而楊景宗竟然對著張貴妃跪了下來,卑躬屈膝以示忠心。
“楊使這是做什么,快快請起。”張貴妃也裝出一副親近拉攏的姿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