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4月3日早盤大勢不可逆,主線一定在ai
閱讀蘊藏著無盡可能,有益于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讓今人生綻放光彩。
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是4月3日星期一。上個交易日,三大股指全線高開,隨后震蕩上行,截至收盤,滬指漲0.36%,深成指漲0.64%,創業板指漲0.69%。滬深兩市成交額9533億元。1)人工智能主線卷土重來,多股創出歷史或階段新高,大華股份漲停,昆侖萬維盤中觸及20cm漲停,捷成股份、云從科技、福石控股、神州泰岳、中文在線、捷安高科漲超10%。人工智能下游醫療、金融、傳媒等應用細分午后亦全面開花,衛寧健康20cm漲停,健麾信息、恒生電子、上海電影漲停,同花順、創業惠康、挖金客、藍色光標等多股漲超10%。2)以數據中心為代表的算力設施板塊表現不俗,四川長虹錄得6天3板,超訊通信、南興股份、世紀華通漲停。消息面上,據華/為官方微信,
3月29日,國家/信息中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廣東東莞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3)商業零售板塊延續活躍態勢,三江購物4連板,新華百貨漲停,中興商業、家家悅大漲超5%。消息面上,兩部委同步發文拓寬reits試點資產類型,消費基礎設施首次納入。4)中藥股近期強者恒強,太極集團、佛慈制藥漲停,康緣藥業、昆藥集團、九芝堂漲超6%。中藥行業一方面得益于頂層政策不斷加持落地,且近期中藥集采下獨家品種降幅低于市場預期,另外具備強消費屬性的品種集采壓力較輕,市場此前對集采的憂慮持續得以糾偏。5)此前已經有所異動的海南自貿板塊強勢崛起,海峽股份、海南海藥漲停,羅牛山、海南高速、海南機場大漲超5%。據央視新聞報道,海南全島封關運作各項準備工作任務均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同時,全面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
近日a股擬減持規模較之前有所增多,蘭劍智能股東濟南創投擬減持不超過7.29%,迦南科技控股股東及南京比遜擬合計減持不超4%股份;江蘇索普、測繪股份將迎來超四成以上解禁;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表示,碳酸鋰價格有可能下降到10萬元/噸以下;東方財富收到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將深入開展整改;不銹鋼終端不暢拖累產業鏈,鎳業或將回歸理性但仍難言樂觀;康希諾新冠疫苗生產基地疑似停產,去年銷量已大跌;
指數運行:滬指看,圍繞3250點的區間震蕩拒絕下破3216點區域強支撐,且連續兩個交易日的縮量上攻收出周長下影錘頭線,明確近期所形成的箱體底沿買盤承接強特征明顯,4月開局密切關注多空博弈3300點關口的力度情況,決策是否形成突破性上攻結構;創業板指數五浪殺跌結構末端給出連續上攻陽線,為日線級別v型上攻結構,小周期或因60分鐘線處于第五子浪引發沖高回落的二浪調整,但基于短期均線多頭運行、成交量溫和放大、macd指標金叉上行利好,預期此技術性質的折返跑不會逆轉后市有效突破2450點關口壓力的判斷觀點;結合科創50指數強勢突破1080點、深成指即將突破55日線關口壓力的運行情況,預期4月做盤下影線后,大概率將繼續維穩上行。
美股方面,三大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納斯達克100)集體收漲。道瓊斯指數周漲3.22%,標普500指數周漲3.48%,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周漲3.37%。3月的最后一個交易日,隨著美國通脹數據展現利好,三大指數均收漲超1%,以“三連陽”之勢為今年一季度的行情畫上了一個有力的句號。此外,美國地區銀行風波逐漸平息,4月美股有望走出低谷并帶動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回升。
周末消息面比較多具體如下:1.華/為確定5年內不造車:華/為決定5年內不造車,問界連夜去掉了華/為商標!華/為的主要定位是芯片、5g等科技行業,另外華/為公布業績凈利潤大幅下滑,去年只有356億元,所以華/為不造車是明智的!對汽車板塊是利好,同時比亞迪3月份汽車銷量領冠全球,已經遠遠超過特斯拉,今天新能源汽車有望領漲。
3、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9%,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仍高于臨界點;4.工信部:強化支撐保障推動國內重點礦產項目加快建設
點評: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與相關部門一道,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支持技術創新,發揮龍頭企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支持開展高安全全氣候鋰離子電池和全固態電池、大功率燃料電池等電動化技術,以及車用操作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等智能化技術攻關;二是積極擴大消費,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及早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減免等接續優惠政策;三是推動車路協同,編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發展工作方案,開展城市級應用示范,推動基礎設施數據接口等標準統一;四是強化支撐保障,推動國內重點礦產項目加快建設,加強國際礦產資源開發合作,引導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保障資源穩定供應,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更新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發布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加快新能源汽車與相關領域融合發展標準制定;五是加大品牌培育,加大對企業在技術研發、品牌建設、海外發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持續強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統籌布局,加強重大項目窗口指導,依法依規淘汰落后企業,促進產業向優勢區域和主體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