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市場高度關注的轉板預期顯著增強。“深改19條”提出“穩妥有序推進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監管層對于北交所轉板態度積極明確;10月,北交所迅速跟進修訂關于轉板的制度安排,市場對于轉板預期顯著增強。實踐來看,北交所公司轉板至科創板或創業板往往會迎來估值的顯著提升,而轉板收益在北交所階段就有較好體現,強烈的轉板預期吸引了資金對于北交所的關注。
第三,流動性持續改善。在新的投資者適當性安排下,科創板投資者可直接平移開通北交所賬戶,當前北交所投資者500多萬戶,科創板投資者超1000萬戶,約500萬戶潛在的增量投資者已經逐步進入北交所市場。與此同時,北交所做市商擴容也進入倒計時,北交所流動性已在持續改善。
第四,估值相對低位。受市場整體影響,北證50指數前期跌幅較大,指數估值較低。截至11月20日,北證50指數的市盈率為19.55倍,橫向比較來看遠低于創業板的29.21倍和科創50的45.27倍;縱向比較來看,即使回溯到新三板時代,不到20倍的估值也處于底部區間。隨著壓制板塊估值的流動性情況逐漸改善,成長屬性突出的北交所板塊估值向上修復的空間較大。
此外,一些短期利好因素也在進一步點燃北交所行情。“一是北交所新號段發布,點燃了游資的投資熱情,疊加十家做市商獲批,市場涌入了新進資金,流動性得以拉升;二是本周滬深市場無新股發行,而近幾周北交所新股ipo存在較為可觀的打新收益率,賺錢效應吸引了一些相關投資機構,帶來了整體關注度的提升。”
其中,首批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成立于2021年11月23日,但由于過去兩年成長股持續回調,同樣屬于新興成長板塊的北交所也隨之下跌,這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目前均處于浮虧狀態。但今年以來,隨著市場反彈,部分基金有所回血,其中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廣發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匯添富北交所兩年定開的年內漲幅分別達到了22.51%、11.98%、6%。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北交所主題基金均采用兩年定期開放的形式運作,也就是說,在運作近兩年后,首批北交所主題基金將在今年11月23日迎來解禁之日,這使得不少投資者擔心基金解禁可能帶來的贖回沖擊。
不少人只看到了幾只北交所主題基金即將到期打開申贖,但他們忽略了,百倍、千倍于主題基金的存量公募基金正徘徊在北交所門口,枕戈待旦,伺機進入這個物美價廉的年輕的證券交易所。存量公募基金進入北交所,才剛剛開始。”
不過整體上重個股,輕題材的表現仍然還存在,如果市場繼續弱震蕩,且量能未明顯增加的話,那么后續抱團的現象只會越來越明顯,資金聚焦前排辨識度個股,而后排個股隨機性變得更大,雖然當天漲停,但次日溢價情況并不好,甚至會低開低走。
周四黑周四,但不會太黑。縱觀a股目前所處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沒有有效跌破3000點的基礎。a股目前最大的困境是缺錢,大盤指標股跌跌不休,導致指數一蹶不振。如今每天8000-10000億的成交量推動不了大盤指數,但足以活躍一兩個板塊,所以,量化交易局部熱點是今年炒股盈利之道,今年搞中長線價值投資的機構和個人都虧得很慘。
熱點分析:北交所市場和滬深市場形成的蹺蹺板效應,從側面反映了當下資金對于滬深市場的態度,很可能覺得題材炒作已經比較充分,資金已經不愿意再繼續接力炒作了,轉而轉戰到北交所品種上,投資者可關注錯殺股和滯漲優質龍頭,回避近幾年累計漲幅大的熱門個股。例如,繼龍字輩、生肖概念之后,市場又炒到了數字概念。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并不是數字經濟,而是證券簡稱中帶有數字的股票。例如三柏碩9連板,三天內兩次地天板;一彬科技、三湘印象、三祥新材、九鼎投資連續漲停,一鳴食品、上海三毛、四環生物漲停助攻,北交所市場的三維股份、一致魔芋、三友科技。當前市場強勢股以人工智能、華為產業鏈概念股為主,而低位、低價、低估值的“三低”優質股有望成為后市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