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a股市場中,回購通常不伴隨著注銷。這意味著公司可以回購股份,但這些股份仍然存在,沒有被銷毀或注銷。公司在股價低的時候回購,等股價漲了又減持,通過這個差價其實又收割了一波投資者,這種行為其實也是耍流氓,并不是真正看好公司前景和發展,只是想通過炒股盈利。
總結一下,這倆利好說實話也不是啥利好,主動權都在上市公司自己手里。還是希望再多來點猛料,來點觸及a股靈魂的改變!
正如被禁言的劉紀鵬教授說的,a股亟需開展的是發行者教育,這里發行者我理解需要教育ipo輔導機構,上市公司自己等等,投資者本來就是弱勢群體,也主導不了市場。如果這幫人就是想來a股里圈錢,本就不該讓他們上市,指望市場選擇優勝劣汰可太難了,里面的利益關系根本不能讓公司價值得到反饋。
對于目前的k線趨勢并不樂觀,對a股總體而言估值雖不高,但市場中卻存在著大量被高估的概念品種受到熱炒,真正想找到安全的被低估的中線投資品種也不是很容易。所以說目前的a股市場估值存在著巨大的結構性差異,權重藍籌板塊雖然估值偏低,但盤子太大,機構扎堆,成長性下降,熱錢不去炒;而小盤概念股受到短線熱錢追捧,但對指數貢獻很小,也不具備中線級別的上漲持續性。要想讓指數抬頭,大盤權重股必須要止跌反擊,才有機會出現指數的趨勢性行情,這就需要量能的持續放大,當市場出現短期的賺錢效應,觀望資金才會進場參與,才能帶動大盤走出趨勢性反轉上攻行情。
心理預期上看,明說了,就是投資端、融資端的利好還不能出,為什么?因為不成熟;出了,你要是瘋了怎么辦?漲出風險誰負責?15年的教訓是歷歷在目,絕對不能重蹈覆轍,這是確定無疑的。你阿三兒從8000點漲到68000點,老越也是漲破天,米也創出了歷史新高,但是從風險的角度出發,寧肯往下走,也絕不能往上走,這是確定無疑的。
整體上,盤面主流仍然是國企改革與傳媒,其余題材大多是在消息刺激之下的局部輪動,持續性不看好。周末確實有利好,但不多,周一就知道市場買不買賬了,不買賬破新低板上釘釘。破完新低就看有沒有資金愿意抄底買入了,畢竟上周下跌沒有放量。其次就要注意,下周外圍的股市是否會因為美元美債的反彈而下跌,a股的特性就是跟.跌.不跟.漲.。
注:(免責申明)本文僅為個人筆記,文中個股,撰文所需,非/為/薦/股,部分數據來源(東財,同花,財聯,國聯,招商,信達,中信,華創,光大,萬得,匯通等)不能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不構成任何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天賜我一雙翅膀,就應該展翅翱翔,滿天烏云又能怎樣,穿越過就是陽光。感謝在股市最低迷的時候認識大家;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不負韶華不負君。
祝大家腰纏萬貫!股/運長虹!順風順水!感謝諸君關注.點贊.評論.轉發!!!2023.12.17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