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大年初二。
小孩們忙著跟著大人們挨家挨戶拜年,每去一戶,大人的包里就會多出三兩個紅包。
大人們總會親切地帶著笑意地溫柔說道:“你還小,壓歲錢爸爸媽媽幫你保管,等你長大了就把錢給你。”
聽到父母如此承諾,小孩開開心心去玩耍了。
此時的他們不知道的是……
直到多年以后,他們也不會看到一毛錢的壓歲錢。
過年的時候,不論一年到頭掙到錢還是沒掙到錢的,人們在這個特殊時間段都會相對大手大腳,大多數人的消費是比平時多的。
宏觀上的消費情況反映到微觀上最鮮明的表現,就是在春節檔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流,比平時要多得多。
特別是在這個有《滅霸打響指》的春節檔。
嗯……大部分小屁孩是看不懂《隧道》的,其實《滅霸打響指》他們也不一定能看得懂。但是看懂《滅霸打響指》和沒看懂《滅霸打響指》,其實沒差,因為劇情深度實在有限,甚至可以用一句話去概括。
有個叫滅霸的壯漢要湊齊六個寶石打響指。
大多數人都是抱著情懷和對超級英雄的向往來影院觀看《滅霸打響指》的,而在大多數看完《滅霸打響指》的人心中,這票錢讓他們收獲了非常燃的特效、非常震撼的特效、非常牛逼的特效,這已經足夠了。
就跟看網文一樣,只要內容正能量,同時能讓自己樂呵,那么其存在就是有正面意義的,苛求太多,沒有必要。
相比之下,《隧道》因為本身題材和內容的原因,直接拒絕了一部分低齡小朋友為主的觀眾群體。
看似下來,這樣對《隧道》有所影響,實際上影響也并不大。
至少,今天全國各大電影院的真實觀影情況,《隧道》是能勉強和《滅霸打響指》五五開的。
人數五五開,評價方面也是五五開。
無論是看完《滅霸打響指》的觀眾還是看完《隧道》的觀眾,走出放映廳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會給出自己所觀看的電影一個好評。
好評量方面,《滅霸打響指》和《隧道》不相上下,但具體評價內容,還是有些許差異的,畫風并不一樣。
看完《滅霸打響指》的觀眾是這樣的——
“真爽。”
“雷神好帥。”
“為啥沒蟻人?”
“浩克不出來是真的可惜了。”
而《隧道》的觀眾,則是這樣的——
“我覺得我們需要反思的東西,是影片中的劇情,在現實世界的確有可能會發生或者說已經發生過了,那年高鐵事件,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才能防止悲劇的誕生?”
“演技沒什么好說的了,窮逼哥一個人可以直接爆掉整個影視圈,但是我覺得他的拍攝手法甚至比演技還要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