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宋徽宗臉上露出一抹自嘲的笑容,“難道死的人還不夠多?”
宗穎重重吐了一口氣,隨后沉重說道:“寧為抗金死士,不為金人奴犬。”
“放肆……”宋徽宗暴起,將桌上的奏章扔向宗穎。
反觀宗穎,被飛來的奏章砸中,不躲不避,依舊保持著單膝下跪的恭敬姿勢,臉色也絲毫沒有因為宋徽宗的暴怒而有所改變。有的,只是心中的那份信仰與堅定。
“宗穎,你如此出言大不敬,以為朕不敢治罪于你不成。還是你要學那姓葉的,舉兵造反?”
由不得宋徽宗不發怒,這種變相罵天子是奴犬的話語,實屬大不敬。
“臣,只是針對自己,并無對陛下大不敬之意。至于舉兵造反,臣從未想過,我父若是還在世,也定然不會容臣造反。只是臣想不通許多事,真的想不通。”
宋徽宗聞言,似乎是因為宗澤的死,這才又緩解了心中的氣憤:“何事想不通直接說,你也不必拐彎抹角。”
宗穎緩了緩心神。
“靖康之恥,仍歷歷在目,臣子百姓之恨,猶刀刻斧鑿般痛刻于心,北地異國他鄉之宋俘,還在受盡屈辱。如此種種,臣實在想不通,作為一朝天子,陛下莫非已然忘卻不成?”
宗穎聲音沉重,字字誅心,面對這種質問,宋徽宗這次卻沒有發怒,已然有了皺紋的臉變了又變,仰起頭,最終雙眼通紅濕潤,又片刻走了神。
這一刻,自己的妃子,女兒被金人侮辱,自己北俘路上,卑躬屈膝,茍全性命的場面,似乎一股腦出現在眼前。
御書房,一君一臣,安靜了片刻,又被宋徽宗有些顫抖的聲音打破:“朕,一刻也忘不了啊。”
宗穎聞言,改單膝下跪為雙膝下跪,緩緩俯身叩頭:“臣宗穎,懇求吾皇,舉全國之力,抗金,絕不向女真低頭。這是宗穎今日所請,亦是天下宋人心中之所愿。”
汴梁城外,宋軍軍營。
校場的一處角落。
一名年輕軍官手握長槍,指揮著身前五百士卒進行長槍訓練,如同后世軍營中練習刺殺技巧那般。
只是相對簡單的刺出收回,他所教授之槍法較為復雜花哨。
使得五百士卒練習著槍法,看著有些參差不齊,并沒有多少觀賞性,槍法的練習,也無需太多觀賞性。
年輕軍官身長七尺,換做后世的單位,也就是一米七左右,這樣的身高放在后世算不得高,但在這個宋朝時期,即使是軍中,一米七已經是中等偏高了。
他身材中等勻稱,一雙還不怎么明顯的大小眼堅定有神,握著長槍的雙手孔武有力,揮動長槍的動作迅雷不凡。有武藝的高手見到,便能知曉其武藝之大不凡。
也正因為如此,他帶著幾個兄弟從揚州到應天,又從應天到汴梁,加入了宗穎的這支隊伍,便被廂都指揮使王彥看中其武藝,他便成了這五百步卒的營指揮使,算是第一次被人賞識,第一次做到這么大的軍職。
而這名年輕軍官,名喚岳飛,字鵬舉。
后世史書中的南宋名帥,岳武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