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院內院外,是麻沙鎮三百農民,突然有了造反之勢。
如同一堆干柴遇到了明火,一點就燃。
人群當中,有十名持刀的漢子,他們負責運送私鹽,防范路上的山賊,甚至是災民,他們也是這群人中有武藝的人。
其中三個是范積中曾經一起走鏢時的同伴,都是中年,其余七個是這麻沙鎮的農戶,曾經跟著范積中習武,算得上是范積中的半個徒弟。
平日里,也稱呼范積中為一聲師傅。
也就在這時,其中一名青年對范積中說道:“師傅,我們跟他們拼了。”
“對,跟他們拼了。”
“我們這么多人,不怕他們。”
其他人又紛紛應和。
片刻之后,全場安靜下來,全部將目光放在范積中身上,等待著范積中的決定。
如此群情激奮的氣氛之下,范積中卻表現得有些猶豫,隨后下意識看向了那邊還坐在椅子上的侄兒:“汝為,你覺得呢?”
范積中這么一問,所有人又將目光轉移在了范汝為的身上。
這叔侄二人是他們販賣私鹽的領頭人,如果真要造反,也理應是造反的領頭人。
范汝為目光平靜,看著范積中,不答反問道:“叔父,這是要讓我決定?”
范積中沒有回答,只是看著范汝為,神情顯得凝重。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將這個問題拋給自己這個侄兒。
或許是因為自己還有猶豫,又或許是因為選擇繼續留下來為鄉親們販賣私鹽的人是范汝為,而不是他范積中。
而不回答范汝為,就是在默認。
意思就是你想帶著大家造反,那就帶著大家造反。
范汝為知道了范積中的意思,他又看向了矗立在屋門外的妹妹,兄妹對視,范小婉有些擔心地看著他,卻沒準備說話。
片刻之后,范汝為將目光從妹妹身上收回,同時從木椅上站了起來,站在了木桌上面,讓自己能看到院內外的所有人,也是讓院內外的所有人看到自己。
范家小院的院墻很矮,說是院墻,不如說是比較高一些的柵欄。
也是因為這樣,院外的人也看見了站在木桌上的范汝為。
這一刻,所有人的注視下,似乎有股力量推動著范汝為想去做某件事。
或者說他早就想做這件事了,但一直沒做,只是缺少這股力量的推動。
而這件事,就是他不滿官僚與世家的壓迫,他感同身受這大災之年于所有農民之生活艱難,他想造反,他想讓受災的人們都有一口吃的。
所以他即使掙夠了跑路的錢,還是沒有選擇離開,而是選擇留下繼續帶著大家活命。
站在木桌上的范汝為環視著眾人,然后開口說了話,聲音很是洪亮,帶著某種渲染力:“鄉親們,官府腐敗,趁此大災之年,與世家豪紳勾結在一起,低價買入我們的田地。他們為的是什么?為的是讓我們全部變成沒有田地的佃農,為的是讓我們給他們做一輩子的奴隸。你們,愿意做奴隸嗎?”
“不愿意。”
“當然不愿意……”
眾人紛紛回應,群情激奮。
“給我刀。”范汝為對下方一名持刀青年說道,青年聞言,拔出刀遞給了范汝為。